傍晚,谢府饭厅。
孟蕊与家人们围坐餐桌,听着父亲谢清源,讲述今日早朝大事。
“许御史和张御史把证据一提交,吴德勇的脸色唰地就白了,他这些年当户部尚书,肯定没少贪,去年礼部为了举办会试和殿试,找户部要钱要不到,都求到我头上来了,户部的账啊,肯定禁不住细查。”
“安乐侯在礼部官职不高,但好歹是个官,听说他接到革职通知时,人直接在礼部晕了过去,被抬着回了安乐侯府。”
“三皇子咬死不承认自己擅离职守,被陛下禁足在自己宫里,卸了手头的所有政事,等待被刑部和大理寺问话。”
“姜瑶倒是比三皇子痛快点,在宫里嬷嬷要给她验身前,承认了自己与三皇子早有纠缠,但不认三皇子去江州的事。”
“吴贵妃是个过河拆桥的,一听姜瑶和三皇子的丑事曝出,扇了姜瑶一巴掌,放出话,是姜瑶行为不端,辱没了三皇子,把姜瑶赶出了宫去。”
“我出宫时,吴贵妃还跪在御书房外求见陛下,她这是做无用功,陛下不会在这时见她。”
……
谢清源兴致勃勃地说了许多。
孟蕊听得认真,手中筷子不动,都忘记了用膳。
安乐侯最重面子,他在同僚面前被革职,对他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会气到晕倒,也说得过去。
吴家和三皇子的案子,有萧瑾宸控制的刑部和大理寺侦办,不会有问题,孟蕊更在意的是姜瑶。
“爹爹,您说姜瑶被吴贵妃赶出了宫,吴贵妃对她,一点别的惩罚都没有吗?”孟蕊奇怪地问。
安乐侯府引火烧身,牵连到了三皇子和吴家,吴贵妃会这么轻易地放过姜瑶?孟蕊不信。
谢清源笑着回应,“安心,暗卫时刻盯着姜瑶,不会出岔子。”
孟蕊了然,这是故意放水让姜瑶出宫。
谢清源的目光从孟蕊移到孟瑜身上,试探着问:
“阿瑜啊,你这次做事有些出格,把三皇子和姜瑶的丑事,闹得京城人尽皆知,御史也提出你行事不妥,当街打人,影响不好。
陛下的意思是,你血气方刚,每日闲着也不是个事,想让你去京西大营里做参将,你觉得如何?”
孟瑜掀起眼皮,淡漠地瞧着谢清源,“陛下说的话,我有的选吗?”
“有,当然有的选。”
谢清源连忙道。
“陛下是这样提议的,具体要不要去,还要你同意,才会下调令。”
谢清源现在学聪明了,做任何涉及妻子儿女的决定前,一定要先问过他们的意愿。
孟瑜如今的官职还是羽林军左郎将,只是一直处于休长假的状态。
他有围场救驾的功劳在身,又得陛下看重,升迁调去京西大营做参将,也算合理,无人敢有异议。
孟瑜听到谢清源这样说,脸色稍霁,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是否要接这项差事。
谢清源见他有意,趁热打铁地继续说:
“京西大营离京城不远,骑马只要小半天的路程,你每旬都可回家。
京西大营比宫里自在,那里坐镇的秦将军,你上次也见过。
他对你印象很好,还专门向陛下打听过你,所以陛下才想到让你去京西大营任职。”
孟瑜明显心动,却犹豫地看了看孟蕊和孟天。
“阿娘过几日就要离京,我若再去京西大营,家中只剩妹妹……我不放心。”
孟天还要处理霸天帮的事,不便在京中久留,她也看向孟蕊,询问:
“蕊儿与我一起离京如何?我这次要去北方的堂口办事,可以带你去见见大漠美景,顺便也能离开这京中麻烦的人与事。”
孟蕊知道,娘亲和哥哥担心的,是厉青鸿对她的纠缠。
厉青鸿只要一日留在京中,孟蕊就一日不得放松,但京中还有些事,让孟蕊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娘亲,您让我想想可以吗?”
孟蕊迟疑不定道。
“翠柳准备开糕点铺子,我答应要教她经营生意。
南音家里要给她说亲,我想帮她查查那些对象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