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煤粉和黄土等辅助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玻璃和水,继续搅拌,使混合物达到适宜的湿度和粘性。再用模具压制出蜂窝煤。
最后放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干燥硬化,完成硬化后的蜂窝煤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为什么杨洁洁选择制作蜂窝煤而不是直接卖煤呢,要知道北宋初期更多还是用的柴火取暖,都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煤炭。
而蜂窝煤是1949年才由德州市燃料公司退休职工郭文德发明的。可以说是跨时代的产物。
因为蜂窝煤比传统蜂窝煤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每块蜂窝煤比同体量的煤炭可以多烧开水6-8公斤。而且蜂窝煤上火快,燃烧效果好,火力猛,燃烧时间长。
而且因为里面添加了黄土,用的煤炭的比例就更少了。
总的来说,就是用更少的煤办更大的事儿,成本降低了,那售价就可以更低,这样能用得起的老百姓就更多了。
那冬天冻死的老百姓也会更少一点,去北地打仗的士兵也会少挨一点冻。
现代的蜂窝煤每百公斤10507元。一个的价格大约是105元。杨洁洁买了10万个也才花105万而已,价格十分低廉。
一个蜂窝煤的燃烧时间大约在6到12小时之间。如果用来烧水做饭,一块蜂窝煤大约能燃烧6个小时。而如果只是保持煤球火不灭的燃烧,把煤球的通风口仅仅留一个小孔,一块蜂窝煤可以燃烧12个小时左右。
北宋人一天只吃2顿饭,那一个普通人家,一个蜂窝煤至少可以用2天。
这可比烧柴划算多了。
但是这个是新鲜事物,老百姓不会马上接受,她吸取开玩具店的经验,想了个法子。
她请人绘制了一幅宣传画,大概是蜂窝煤的使用办法。注意事项。
包括怎么引燃、如何保持火焰、和木柴对比的价格。这些雕成木板,印制出来了上千份。
请了数十个说书先生在各大酒楼、村口宣传。然后又让王掌柜去选了几个能说会道的小二,在店门口支起一只大锅,下面放上蜂窝煤配套的碳炉子,大声吆喝。
由于前期已经宣传了十来天了,汴京城的人已经对这所谓的蜂窝煤大感好奇。
见到实物了纷纷上前探看,“小伙子,这煤火真能燃6个时辰?”一个大婶问。
“婶子,只要您按照宣传画上面写的,把其他孔都堵上,只烧一个孔就行。这样用来温水,是最便宜不过的。”
“你们这真是一个只卖3文钱?”一个老翁开口。
“是啊,老人家,一斤柴都要1文钱,烧一顿饭都要2-3斤柴,我们这一枚蜂窝煤可以烧3-4顿饭呢。算下来比柴火便宜多了。”
“那你们这个需要秸秆吗?”秸秆是用来引燃柴火的,需要2文一斤。
“只要这蜂窝煤引燃了,就不需要桔梗了,在旧煤还没烧完的时候直接用新煤放上去就行了。”
“万一你们是骗人的呢?这些都是老百姓,可都是他们的血汗钱。”一个书生模样质疑。
“放心好了,要是燃不了,退回来我们原价退款。”
“您放心,我们不是无根底的人,这街上的第一玩具店、刘氏布庄、凤翔银楼都是我们东家的。咱也犯不着骗您那两三文钱的。”
“是啊,他们玩具店的老板是好人,上次我们儿闹着要买什么玩具马,我钱不够还给我打折了呢。”
“就是,他们布庄的衣服是真漂亮,我们家小姐就爱在她们家买。”
围着的人越来越多,王掌柜见时机到了,大声喊道,“今日开门特惠,3文钱一枚,十枚以上25文。”
“给我来十枚!”第一个问话的大婶一个喊到。
“给我来一千枚!”开口的是黎府的管家,是黎小草专门安排的托。
不过确实黎府从好几天前开始就开始用蜂窝煤了。
效果杠杠的,管家还说3文一个的价格便宜了呢。
但是黎小草一开始就没想过赚多少钱,只要有微薄的利润就行。
见有人大批量的购买,其他围观的百姓都纷纷开口,你十个我五个的,把今天准备的1万只蜂窝煤抢购一空。
而且还捎带卖出了不少专用炉子。
王掌柜清账,加上炉子的钱,今天一共赚了约60两。
虽然不多,但是他算了一笔账,就算一个煤他们只赚1文钱,那汴京人口上百万。就算每户5口人,那就是20万户,每户每天用1只蜂窝煤,那么每天的利润都是200两银子,就算有些住在靠山的农家不买这个蜂窝煤,而是自己去砍柴,但他还没算酒楼、豪商巨富、包括宫里的用度。
更何况国朝18路,都需要生火做饭,那这生意真是不可细算。
他也知道,这蜂窝煤的技术不算难,但其中有个小姐提供的原料他都不知道是什么。要想研发,估计还得花一阵子时间。
而且他们的价格已经是低无可低了,他算起来几乎是赔本的。他都不知道小姐怎么盈利。
其实黎小草已经想好了,按她这个成本,绝对没有人可以和她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她这里进货。
她来当厂商,吸纳经销商。他们自然会制定一个当地市场最合适的价格。
买的起的人会买煤,买不起的人会去山上砍柴。
这样大家都能有更多选择。
宫廷采购
整个汴京城都掀起了一股蜂窝煤热潮,黎小草一边安排王掌柜多招人手加大矿产量,一边让杨洁洁直接给她安排几吨的成品放到空间。
主打一个你要买,我就保证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