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503章 鼠疫七(第1页)

第503章 鼠疫七(第1页)

早在草原鼠灾的消息传回来时,张蔷就意识到,大明仍然躲不过历史上的那场鼠疫,到了这最后的关键时刻,她怎么可能让前面十几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没办法,她还要与老天掰一掰手腕。

除了派遣王子义回南洋采购硫磺和抗生素,她还要求南洋公司,提供青霉素和琏霉素的工厂化生产技术,利用皇家科学院的实验室,大规模生产这两种抗生素。

事关国运,舜华也不敢藏私,南洋公司目前也只能生产这两种抗生素,她立即从南洋来的医疗团队里,找到一位工程师,派往西山实验室组织生产。

待阳和卫疫情爆,医疗队在治疗过程中,现琏霉素治疗鼠疫,比青霉素表现更好,张蔷便让实验室的两个车间,全部用来生产琏霉素。

近一个月来,宣大、山西不断爆疫情,太医院和医学院库存的抗生素已经告罄,张蔷不放心,三天两头地出宫视察生产情况。

她今日出宫,是要到城投集团下属的一间酒精工厂视察。

城投集团常年承建工程,工地上的工人难免受伤,为了伤口消毒,酒精的用量非常大,为此专门建了一家酒精工厂,自“除四害”运动开展以来,市场上的酒精供不应求,刘鸣谦又在酒精厂的旁边,新建了两栋厂房,专门生产医用酒精。

听说新厂房已经投产,张蔷带着张泉、法容一起出城查看产量,比坐在紫禁城里干着急强些。

七月的天气很热,蔚蓝的天空中连一丝云彩也没有,只有一枚太阳从早晒到晚,吸走了空气中仅有的一点水汽,干得人嗓子疼。

张蔷头上戴着围帽,嘴上还戴着口罩,骑在马上走起来的时候还有一丝丝风凉,一停下来就浑身冒汗。

张泉心疼地抱怨道:“大热天的,坐马车多好,马车里放两盆冰,也不遭这个罪。”

张蔷指着城门口守城的士兵道:“再热有他们热么?”

永定门外,有二十几名士兵在维持秩序,进入城门的百姓,都要先检查体温,大明没有生产温度计,王子义回南洋采购还没回来,行人是否热,全凭大夫号脉确认,队伍行进很慢,张蔷三人只得下马,牵着马提排队。

好在有女大夫坐诊,一些坐车乘轿的女眷,都由女大夫把脉,只检查是否烧,女大夫把脉很快,手一搭上手腕,就能确认面前的人是否烧。

轮到张蔷,法容上前,对桌子后面的女大夫道:“请大夫先洗手。”

桌子上摆着一瓶酒精,按严格的流程来说,女大夫每把一次脉,就要用酒精擦拭手指后,才能接待下一位路人,但进出城门的人员实在太多,大夫有时候就顾不上,或是忘了。

见面前的两位女子牵着马,女大夫识趣地没作声,从瓶子里倒出一点酒精,将两只手反复搓了一遍,这才搭上张蔷的手腕,只一息的时间,就点头表示无事。

待法容也把完脉后,递给女大夫二两银子:“谢谢大夫,我家主人赏你的。”

女大夫只点点头,旁边的助理很快将银子收了起来,显然打赏的人不少,人家都习惯了。

出了城门洞,见进城的一边排起长长的队伍,在大太阳底下,人人汗流浃背,空气中混和着汗水和骡马的味道,十分难闻。

有人嫌排队的时间太长,在队伍中抱怨:“这大热天的,不烧也给晒得烧了,官府就不能多派几名大夫来号脉么?”

旁边有个百事通接话道:“你还不知道吧?城里的大夫都被太医院征调,去山西和宣大各地治病去了,哪里还有人派来城门口号脉?”

有人低声问:“听说那边整村整村地死人,是真的么?”

百事通不屑地说:“老哥,你没看报纸么?医疗队带去了一种‘神药’,只用一次就能退烧,多用两次,连长疙瘩的人都能给治好,哪里会死那么多人?不过……”

众人正要问他什么神药如此神奇,只听他又道:“官府封闭了前往张家口的官道,那边的人一律不能过来……我家掌柜派人往那边送货后,伙计们都回不来了,听说是被‘隔离’了,要观察七天,没有烧才能回来……”

正说得热闹,后边的队伍里有人惊呼:“倒了!有人晕倒了,别是染了瘟疫吧?”

周围的人迅逃开,生怕染上瘟疫,队伍一下子乱起来,还有人想趁乱往城门洞里冲,几名士兵横枪挡在前面,嘴里大声喝斥:“退后!排好队,谁敢乱挤,当场格杀!”

又有两名士兵举着大刀赶过来,眼看着那刀就要砍下来,人群立即后退,好一个乱字了得,看得张蔷直皱眉头。

同时,有两名大夫朝晕倒那人跑过来,一番检查后,一人站起身对众人道:“不是瘟疫,他是中暑了,有没有家人同伴,把他抬到棚子底下救治。”

有士兵举着喇叭大喊:“不中瘟疫!不是瘟疫!只是中暑!中暑!你们慌个球啊,怕的话躲在家里最安全了,瞎跑出来干什么呢?这罪还不够受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群这才安静下来,两个年轻人上前,抬起病人,随大夫来到旁边的棚子里,大夫对棚子里的护工说:“中暑,藿香正气水一剂。”

护工立即端来一碗药水,在两个年轻人的帮助下,慢慢地给病人喂了下去。

张蔷对法容说:“记下来,让顺天府尹多派几名大夫到城门口值守,将人均出入城时间控制在一刻钟以内……”

实在是太热了,好人在大太阳底下站久了也受不住。

法容点头表示记下了,三人这才上马离开。

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城郊的企业,无论是官营还是私营,都关上了大门,实行封闭式管理,厂区里行人稀少,只有运货的马车往来行走,比往日少了许多热闹。

出了永定门往南走半个时辰,下官道向左再走三里,就是酒精厂的厂房。

远远地,就见厂房外面排起了长队,足足排了一里路远,全都是赶着马车来拉货的客人,还好道路两旁种植了高大的白杨树和梧桐树,浓密的树冠洒下一遍绿荫,这里排队的人们,没有城门口那样受罪。

酒精厂的管事叫郭炳治,父母在天启六年的大爆炸中去逝,郭炳治兄妹俩成了孤儿,被苏应璧收养,郭炳治还拜苏应璧为师,如今也能独当一面,掌管一间酒精工厂了。

听报太后又来视察,郭炳治忙丢下手上的工作,亲自陪着太后三人到车间里参观。

大明北方不产甘蔗,糖用甜菜还没有传入大明,生产酒精的原材料,只能用珍贵的粮食,玉米、高粱、小麦,还有富含淀粉的红薯、土豆,无论哪一种都十分珍贵,所以城投集团和酒精厂,一直没有扩大产能。

面临烈性传染病的鼠疫,张蔷也顾不得心疼粮食了,一边让刘鸣谦扩建厂房,一边花钱从通州仓库购买了大批玉米、红薯和土豆,来保证酒精厂的原材料供应。

她一来到大明就开始推广的新作物,在这个粮食短缺的关键时刻,为她撑起了一座日产三千五百斤酒精的工厂。

“还是不够,”她对郭炳治道,“粮食消耗太大,你想办法从南洋进口糖蜜,那是他们生产白糖剩下的下脚料,用来生产酒精最好,还能节约粮食。”

“遵太后教导,草民下来就去南洋公司商务处洽谈……”

喜欢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