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我给母亲的那笔钱,应该就在手术费里了。
想起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母亲对我说:
“等你工作了,赚钱了,就把近视手术做做。”
因为我接触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高度用眼的,包括现在写小说,每天对着屏幕也是十几个小时。
钱也是自己辛辛苦苦赚的,总想着多存点钱,近视眼矫正手术也不急。
直到我弟弟向母亲撒娇说要做手术。
我又再次现,哦,原来儿子和女儿不一样。
父母的女儿得靠工作后自己赚钱自己养自己,做近视眼手术也得自己出钱。
但父母的儿子不一样。
他可以一直依偎在母亲的庇护和照顾下,父母愿意为他付出,并不会觉得儿子像女儿一样是“迟早泼出去的水”。
我记得我刚决定当全职作家那会儿,母亲说:
“你就算写小说也要出去找工作啊,难不成一直住家里吗?你弟弟娶老婆了怎么办?”
我问:“他娶了老婆,这个家我就不能待了吗?”
母亲说:“万一-大嫂嫌弃你待这里呢,毕竟她是主,你是客。”
(我们这里的方言习惯,无论大嫂还是弟媳,都是叫大嫂。因为他们认为娘家的男丁辈分比女儿大)
我以前听长辈们说,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客。
如今才知道,原来在他们眼里,没出嫁的女儿,也是“客”。
我记得之前在【花弗言】那章结尾提过我煮面很难吃,我父母说黑暗料理但还是吃了。
有一个读者对此评价:“甜到我了,脑补出一部剧了。”
当时我看见了。
我没有回复。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回复这一条段评。
因为我并不是活在她想象中的甜宠剧里。
因为怕回复,会让一个还可以想象美好的小女孩,看到“生活”这个词,它有时候并不是大家梦想的那个模样。
把粮食吃掉,是因为上一代经历过没粮食吃的日子,粒粒皆辛苦。而且不至于难吃到想死。我自己都能吃下去,吃得很高兴。是的,一-大碗,我自己做的。
我的人生不是顺风顺水的甜宠文。
逆袭小说也算不上。
我的生活基本上一直处于起落落落落落落落的过程中。
以前总以为“努力”就好了,但事实告诉我,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之前总是下不了手完结《构书师》。
但我这次想完结了。
因为破釜沉舟太久,继续押宝在一本不知未来的书上,很怕最后又是自己熬死自己。
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两本了。
大家看见这个完结消息,可能会晴天霹雳吧。
如果合同到期,还能拿回版权,我或许会继续写下去。应该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后了,合同期挺长的,很多年,而且不一定拿得回来,听说挺复杂的。有缘再见吧。
太子唐辞寒的个人番外,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写,最终还是决定不写了。
写番外要描述人物情绪,但我觉得太子的情绪,是不能“直给”地写给读者看的。
他的性格,是不愿意撕开自己伤口,歇斯底里地宣告自己的痛苦的。
有些人连难过,都是安静无声的。
他就是这样的人。
他喜欢的是江清若,认定了江清若。
即使古意穿成其他性格相似的人,也不再是太子喜欢的江清若了。
或许单开一个位面满足读者期待,增加太子的出场,让读者更加了解太子,让太子和古意再续前缘,似乎是一种糖的方法。
但我觉得写出来,这就偏离人物定位了。
太子的人物和成长弧度,其实趋于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