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别停下脚步,在一旁等候。
车辆停稳,方别上前拉开车门。
“师父。”
萧老下车之后,便埋怨道:
“这么些天,我不找你,你就连个消息都没有,我还以为你不记得我这个师父了。”
“这绝对没有的事。”方别矢口否认,“我这不是忙嘛,您瞧瞧我这有歇过一天吗?”
“忙?你这个年纪不应该忙一点么?”
萧老一抚胡须,接着道:“我这把年纪了,还为了你弄出来的成果天天加班,这眼见着手里的事情终于要干完了,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结果你小子又弄了份什么手稿出来,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安心颐养天年。”
萧老唠唠叨叨,方别听着老头说完了,才回道:
“听您这意思调整经方用量的工作已经做完了?”
萧老回道:“基本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就该是小规模临床验证了。”
大司农铜权掘出来已经有一些日子了,有着大司农铜权对照古今度量衡,能准确的应证出汉代一两为现在克,斤为o克,所以经方的用量换算到今天,应该折半为准。
但自明代以来,诸多大夫根据“古之一两今之一钱”这个错误的信息用药,导致经方用量仅有原方的十分之一,并且沿袭至今。
用量悬殊太大,剂量过轻,直接阉割掉了《伤寒论》诸多效用。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第一部急性热病学专着,也是中医四大经典巨着。
所谓伤寒,特点便是病急,传变孙素,所以《伤寒论》当中记载的方剂剂量大,配伍简单,其疗效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力专效宏。
但奈何近代用法,大幅裁剪剂量,完全背离了《伤寒论》立方本意和用药原貌。
大夫所用的方剂能否治病,除开辩证明确恰中病机,配伍精当,这两点之外,便是特定的剂量。
就那四逆汤来举例,原本是用于急救亡阳证的峻剂,效用非常,有破阴回阳,几近起死回生之效。
原方记载,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
通过大司农铜权印证换算,炙甘草应为o克,干姜克,生附子一枚约o-o克(或制附子o克)。
但实际上,按照明清沿用的管理,目前四逆汤的剂量只有:炙甘草克,干姜-克,附子-o克。
剂量差了这么多,在面对亡阳危症时,想要回患者生命,只能用碰运气来形容。
这也难怪,就中医治疗心衰,八九成都是失败,不是经方不行,而是剂量就搞错了,一是沿用前人错误的经验,二则是习惯性用轻剂能避免很多麻烦,尤其是在用一些含有毒性的药材时,越四平八稳。
在治疗轻症患者,药效差但患者身体情况摆着,多用几副药,时间长点也能恢复。
但一些急重症患者,本就是命悬一线,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等待医者。
长此以往,中医直接就失去了治疗急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