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我……”郑泊豪说,“今天的黄历说我不宜太E,我应该当个不对外社交的淡人……我就不该给你打这个电话!”
郑天宝:“你声音那麽大还是加班不够!抓坏人抓住了吗?!你对得起你领的薪水吗?!都奔三的中年人了就知道欺负未成年!!!”
闻命看了一会儿,见这个小少爷实在是没什麽事,把对方交给医生,这才离开。
只是这一耽搁,学校里的事务便积攒了。
他不仅仅有自己的课和论文作业,还需要协助大学的教职员工处理某些行政事务,甚至还要帮着学弟学妹们开请假单——
又像秘书又像保姆且没有加班费,还要倒贴。
半夜已经没有餐馆营业了,闻命停下舰艇,迎着越来越大的风雪,走进24小时便利店买了豆浆和烤地瓜。
工作的地方在行政楼的二楼,有值班的低年级学生,迷迷糊糊歪在座椅上,闻命把室内温度调高,悄无声息穿越走廊。
通讯器里的信息已经形成了“交通堵塞”,甚至有撞车的架势。
他先处理了大学秘书处发来的“关于济之大学供热工作的督办通知”,把信息通过通讯系统分拨给学院各个班级。
因为来自西伯利亚的这股寒流过于强劲,整个济之市早有准备,瞬间啓动紧急响应,进入了“随时开战”状态,济之大学整个後勤供热部通宵加班拿出了方案,终于在凌晨1:00结束会议,1:03分正式给各学院下发指令,准备在早晨5:00正式开啓供热系统。
1:05分,学院内网後台出现五条“待审核”记录,全都和後勤保障有关,闻命分别给点击“复审通过”的按钮,并上传至终审环节。
2:02分,文学院劳务合作培训处发回报告,已将紧急供暖慰问金发放至贫困学生的账号。
此後还有数十条从各大职能部门发来的信息。等全部处理完毕,已经接近凌晨4点钟。
闻命放下眼镜,疲惫地捏了捏眉心,然後拿起书桌上的纸质书翻看。
《欧蕾欧蕾波娃:明丶暗丶爱与行动》。
欧蕾欧蕾波娃,闻命在光明街时期,读过她忠诚的追求者,吐露吐露司机写过的诗歌。
吐露吐露司机是个浪漫的丶敏感的丶雅致的男子,而欧蕾欧蕾波娃却更加像个思想者。
准确来讲,她是个非常激进的思想者。
至少在闻命可寻找到的,正在读着的,以“欧蕾欧蕾波娃”名号出版的所有文章书籍里,欧蕾欧蕾波娃一针见血,毫不犹豫地关注着社会议题,抵抗着洪流,在明暗之间隔断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像个灰扑扑的独行者。
她倾向于“物无非彼”“无所凭依”的思考。
闻命偶然在图书馆闲逛,看到架子上有这样一本小书,于是从记忆深处扒拉出来这个名字——应当是个化名。
鬼使神差地,闻命从书架上掏出来与她有关的小札。
那本小札是她学生时代的手迹,事实上,她最开始写的最多的是极短的社论,因为想法青涩丶直接丶囿于象牙塔式的空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引人注目。
闻命发现这本小札,更加像是她的日记,而她的想法直接是她内心的写照。欧蕾欧蕾波娃女士出身贫寒,她拿了济之的奖学金才能念大学。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宿舍,教室,图书馆,她生活拮据,并不打扮,念书的岁月里,没有主动买过一根口红,从不吃外卖和奶茶,攒出钱便去图书馆借书——于是便也很难融入当时的生活圈子,她仿佛没有什麽朋友。
而就是这样一位无比平凡丶弱小丶不起眼丶不讨喜的人物,她关注甚广,探讨人类整体和个体的命运。
只是当时,她可能并没有找到一个让她满意的解答,不论想法,还是出身,都显得她那样特立独行丶格格不入,外界没有给她回应的声音,而她本人,更多地限于经验丶感知丶知识所带来的坑洼和不足,游离于不同观点“形而上”式的论证——类似于一台在不停消化他人观点和体验的温暖机器。
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是这样的,她极为罕见地在札记里流露出一种,略带自疑的感伤。
但是只有一次——闻命发现这真是一位非常孤独丶非常冷硬丶非常锐利——却也非常强大的人物,她头脑里充满彩色风暴,所过之处可以掀起斑斓海啸——他读着她的文字,她尚未名显时候的文字,但是她一定可以成功。
闻命发自内心地想着。
一直过着这种单调丶晦暗丶漫长日子的欧蕾欧蕾波娃,有一天,生活出现了波动。
故事转折可能出现于一次诗社谈话,她参加了社团,有个男生同她交流读书笔记,关于《群己权界论》。
孤独的欧蕾欧蕾波娃,当天应该是挺开心的,闻命发现她以一句摘录作为当天谈话的总结——
“人类事务就只能遵循必死的规律,这个行进在生与死之间的最确实丶最可靠的规律。
尽管人终有一死,却不是向死而生,而是向着开端而生的。:)”
*
闻命放下书,意想不到的,校园网後台,多了一条“待审核”记录。
待审核:关于将文学院名由【济之大学文学院】更新为【持灯学院】的提案。济之大学的学生自治模式非常成熟,各大学院的学生都会组成自己的自治小组,如果有“金点子”,还可以随时向大学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建议。
“(一)体现精神主旨。文学院与持灯结缘已久。据考证,2041年,文学院对外汉语丶戏剧影视文学丶新闻学专业的学子首先创办‘微光诗社’,‘拂去思想灰霾丶持灯踽踽独行丶抵御时间侵蚀丶’——出自当时化名为‘持灯’学长的书信。根据不完全考证,2041-2051年间,名为‘持灯’者数衆,往来书信丶发表报刊丶文章丶诗歌丶小说以十万数计(附件一)。
(二)体现历史沿革。‘微光诗社’创办後,济之学子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积极参与民生建设丶维护公正丶修订法律丶论证公衆责任与判断,并乘势而上,紧握历史命脉,依托电子扫盲计划,北上南下,东渡西行,誓将‘火种’撒遍四方。”门口值班的学生似乎醒了,有人推门进来打招呼。
闻命把这份提案重点标记,放进待办议程。
窗外传来窸窸窣窣的落雪声,闻命开了窗,深沉黎明中,外面一望皆白——
又是新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