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不二知道沈淮要给自己工钱,兴奋的跑过来道谢。
好话更是不要钱似的往外输,听得沈淮都不好意思了。
钱还没拿到,但谢不二提供的情绪价值却拉满了。
沈淮高兴的同时,不忘吩咐,“帮我找两个书生,我要抄录一些书籍,具体的抄录清单,晚些给你。”
谢不二很积极,“公子,几时开始抄呢?”
“越快越好!”
“小人明日立即安排。”
沈淮回了书房,开始整理要抄录的书籍和真题。
他打算把这些都抄一份,送回青萍,希望能帮到许仪章和林致远等人。
许仪章便不用说了,是他的嫡亲姐夫,不管是出于友情还是看在大姐沈月的份上,多少都要帮一点。
至于林家,不用别人提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沈淮都会主动提供便利。
要知道,他在学堂用的四书五经还有齐民要术,全是林家提供的,而且沈大姑和林二爷一文钱没要。
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
像方启贤、顾梁烨、赵勋、陶行简等人,都是一个县学出来的,又有乡试同行的情谊,沈淮真心希望他们能走到京城,甚至更远。
当然,大多数书籍是留给自家的,毕竟族里的读书人不多,有功名的更是没几个,肯定要为家族做打算。
真题什么的,更适合要参加乡试和会试的人。
如今四月,府试即将开始,也不知道沈杨和沈林是否有把握。
还有王宇川,是否能通过六月的院试,顺利进入县学跟魏渠作伴。
江铭和李景舟应该参加了县试,不知道过了没有。
想到这些小伙伴,沈淮的嘴脸不自觉弯起来。
他希望,当初立下的京城之约,能够早日实现。
整理完书籍和真题资料,已经半个多时辰过去,沈淮见天色还早,继续看书练字。
翌日清晨,是谢不二赶的马车。
到了国子监,依旧看见监承大人背着手,肃着脸站在大门处监督。
外舍的入口,依旧有学正站岗,舍房依旧有人敲锣打鼓,喊大家起床。
纪律严抓了几日,大家从起初的哀嚎到逐渐适应,见到监承等人,也不慌了。
那些迟到的学渣,或者有拖延症的人,开始重视纪律问题。
整改之后的监规,严格了许多,迟到三次就上公示栏通报,请家长到敬一亭喝茶。
连犯三个月以上,直接踢出国子监。
这么丢脸的事情,没人愿意步入赵槊的后尘。
沈淮刚踏入东一斋,就见李科、王传盛、章秋池、何曹亮一干人等,齐刷刷的看着自己。
就连后脚跟进来的萧策也拍着他的肩膀,一脸“啧啧啧”的看着自己,不懂在“啧”什么。
沈淮立马察觉不对,“怎么了?我脸上有东西。”
说罢,他还摸了摸自己的脸。
“说说,你昨天下午干嘛去了?”萧策一手搭着他的肩,扬了扬下巴。
沈淮从容应对,“有事便告了半天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结果,萧策脸上的揶揄之色浓了起来,“是不奇怪,但我们知道的可不是你说的这样!”
沈淮一点都不慌,“那你说来听听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