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云城酷暑难耐。
去年冯铭轩和禾娘早就去了庄子上避暑,今年因为阿弟住在家里,禾娘没提去庄子上。
禾娘没提去庄子上,冯夫人却惦记上了。
冯夫人差丫头小茶来询问小儿媳,怎的今年还没去庄子上避暑?
哈哈,老两口快到八月就记起了去年和前年,同小儿子夫妻俩住在丰园的惬意生活来。
禾娘让小茶回去告诉婆婆,八月初一会去接公公婆婆去丰园避暑。
小茶高兴的回去了复命了,夫人说了,她也可以陪着一起去二少爷的庄子上。
禾娘的身子不能受寒,再热,她的床上没有垫玉席,房间里没有用冰盆降温。
冯铭轩不愿意和妻子分床睡,每晚睡在床上,也不敢做小动作,他巴巴的盼望着妻子提出去庄子上避暑。
至于三郎,住在三院里,姐夫不用的玉席他用了,阿姐不能用的冰盆他也用了,一觉睡到卯时起床练功,那叫一个神清气爽!
早膳后,禾娘在阿弟去书院前叮嘱他:“阿弟,阿姐和姐夫去庄子上避暑了,有事你找管家即可!切记用功读书,不要去城里的赌坊!”
去书院的路,三郎和默言这几个月走了无数遍,看着姐夫眼里的红血丝,三郎心疼姐夫晚上睡不好,连连点头道:“姐夫和阿姐不要担心,有护院大叔接送我,出不了岔子!赌坊我更不会去。”
冯铭轩拍拍小舅子的肩膀道:“遇上不长眼的人,别打死了就成!凭你和默言的身手,打三四个人不成问题,再说真打不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跑回桂花巷,就有护院去收拾他们!”
三郎笑了,云城里的混混是多,他们也不是每个人都敢招惹的。只要不是软柿子,混混也会绕路走!
再说他和默言也不是惹事的人!“姐夫、阿姐!你们去庄子上避暑吧!我都十四岁了,姐夫十三岁时就去了兔儿岭镇开铺子呢!”
三郎和默言笑着上了冯彪的马车,上书院去了。他们长大了,有了一些自保能力。
小桃和小绿把包袱都送进马车里,两辆马车很快出了城,小半个时辰就到了丰园。
一下马车,山风扑面而来,暑热瞬时消散了大半,家仆们都上来给家主和主母见礼。
夫妻俩在青石板路上遛达着,路两边的果树都有一人多高了,树荫底下,光影斑驳,凉风习习。
地里的芝麻、生姜,田里的稻谷长势喜人,风调雨顺,又是一个好年景!
回到主屋后,如嫂和意嫂已经帮着两个丫头一起,将寝屋都布置妥当了。
家主的屋子,如嫂和意嫂每天都来收拾抹过灰尘了。
看到意嫂,禾娘记起了一件事,笑着吩咐道:“意嫂,你且让小妮过来,我瞧瞧!”
意嫂急道:“二少奶奶,小妮没有规矩,恐冲撞了您!”
“意嫂不要慌,我只是瞧瞧她,认认人,我来庄子几次了,庄子上的姑娘们我都是极少见到。”禾娘安慰着。
意嫂道了声是,赶紧朝住所去了。
天气炎热,正是采摘莲子的最佳时期。小妮和妹妹小秋正在家里剥莲子,鲜嫩的莲子,颗颗饱满圆润,果肉清甜,莲心微苦。
姐妹俩剥了一米筛,正在剥第二筛,小秋笑嘻嘻的道:“阿姐,二少爷和二少奶奶又来避暑了,小武哥也来了哟!”
小妮的脸红了红,每年二少爷和二少奶奶来庄子上避暑,小武哥才护送主子们前来,她的心“怦怦”跳得快了些,想起帮她挑猪草,摘莲蓬的小武哥,十七岁的丫头有些走神儿了。
意嫂自是知晓二少奶奶见女儿的真实意图,她大步回到家中,对脸蛋红扑扑的女儿吩咐道:“妮儿,二少奶奶叫你过去问话呢!可要记着规矩,快收拾收拾,不能让二少奶奶久等!”
小妮慌乱的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灰色粗布对襟衣裤,大半新的布鞋上还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