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下来,李灵儿展露了非凡的学识和书法功底。
尤其是做时政类答题时,往往标新立异,下笔如有神。
他也渐渐融合进了李家村。
人们不再时时想起他原本是个外地人。
三年后的李彩月已经十一岁了,是个小大人。
若她父母还在世,这会儿早该给她物色婆家,先订婚,准备嫁妆,过个两三年就可以风风光光的嫁人。
可惜她父母不在了,她也不懂这里头的事儿,整天除了因为李灵儿的功课长进而高兴,就是清点家里的余钱和余粮,像个地主婆。
村长将一切看在眼里,趁着她出门,找到李灵儿,问及他的意思。
李灵儿能说什么呢?
次月,二人订婚。
五年后,二人成婚。
转年,李灵儿赴县城参加县试,高中案。
同年,他又去州府参加府试,再次高中案。
县试府试都过了,便正式具备了科考资格,是为童生。
趁着这股劲儿,他于同年考中院试第一名,得秀才功名,家里田地免税,也不用再出人服徭役。
李彩月高兴坏了。
此前几年,他们家被分配了几次徭役。
她心疼李灵儿,不乐意让他去,都是花钱了事。
如今可好,这笔钱可以省下了。
院试过后是乡试,也叫作秋闱。
乡试也高中,便是举人,有做官的资格。
但并不一定能做官,需要排队,或是经营打点。
李灵儿直接高中乡试榜,时人称其李解元。
再次年,会试举办。
会试一般三年一次,多举办于二月。
故称春闱。
春闱也没难住李灵儿。
其所答试卷颇受考官们的喜欢,又有一笔天下罕见的绝书法,直接拿下会元第一名。
没过几天,他的试卷都被实在爱惨了的人给偷了,引得朝野官员、大儒各种羡慕嫉妒恨。
会试过了,就该殿试了。
殿试主考是皇帝本人。
故考中的进士都是天子门生。
李灵儿的答卷仍旧排名第一。
却被皇帝点为了第三名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