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重了说,诸葛玄最本质的问题是贪。
这源自于他收藏癖、强迫症和完美主义的性格。
前世时他能力有限,这些毛病并没有得以体现。
以金条、金子为例,他前世很喜欢。
尤其喜欢它们大小、重量一致,一排一排摆在那里。
越多越好。
可他那时买不起那么多。
今生就不同了。
从紫鼎空间到芥子袋,从流浪号一世到二世,再到三世,他的收藏越来越多。
他也越来越享受收藏的乐趣。
过于潇洒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他贪的放纵、贪得无厌。
儒道十剑,他想要。
且想收集齐全。
天火,他想要。
尤其是在得到天火榜之后。
就连九鼎,他也不止一次生出过收集齐全的念头。
虽然他明知那几乎不可能。
因着这一性格、习惯、思维、认知,人家在道宫境时逮着一条法则悟了又悟,而他是全面开花。
以至于沉淀太过,往上攀登分外艰难,清净成了奢侈的盼望。
同样是这些原因,他为数不多的朋友的死,对他打击特别大。
姜黄以远古秘法假死,他没看出来。
但情绪崩溃和积累的反噬却是真的。
饶是如此,他也没明悟清净的含义。
不着一物是为清。
不留一物是为净。
可他这里何止一物?
甚至都不止万物、亿物。
就好像糖和水。
糖哪怕有一大袋子,撒进池塘、湖泊里,总会被稀释到没味道。
可如果是一卡车糖、一火车皮的糖呢?
那就必须得用星辰大海来稀释。
所以爱妾和贤妻的死依旧没能让他彻底悟透。
儿女乃至孙子孙女们的死,他潜意识里其实都知道,甚至早有预料,也没能让他悟透。
直到大明灭国,死伤惨重,他大受震撼下,生命受到威胁,鲜血流到了眼前。
一朝顿悟,诸葛玄瞬间厘清所有思路,记忆等也都得到恢复乃至加强。
他又变成了他。
但这二百年的记忆、感受、流的泪都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