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在色法空佛陀禅院门前的戒色禅师道:“仙凡仙凡,凡即是仙,仙即是凡。”
戒色禅师赫然便是当年那位。
皇甫明的师兄。
佛陀寺的最强者便是他了。
诸葛玄挑了挑眉。
这架势,是要论道吗?
那就来吧!
“既然仙即是凡,凡即是仙,为何要把它们连起来说?你可以说仙仙,也可以说凡凡。
或者只说仙,只说凡,亦或者干脆闭嘴。”诸葛玄反驳道。
“如果闭嘴,就失去了交流的意义,难道全靠猜?”
“有理。”
“而如果叫仙仙,显得暧昧,凡凡嘛,像在喊儿子。”
“大师,你有儿子吗?”
“没有。”
“为何没有?”
“清规戒律。”
“清规戒律不许人有儿子?”
“只是不许僧人有儿子。”
“为什么?”
“因为父母与子女乃是天伦之爱,自于内心,上升于头脑,驱动于手脚。
一旦有了儿子,便无法独立生活、思考,则与大道背向而驰。”
“道便是道,哪有大道小道?看得见的道,未必为真,背道而驰,也未必不行。
况且南辕北辙未必是蠢,缘木求鱼也未必不该,大师,正所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你不生个儿子,怎知清规戒律是对的?”
“我不需要试。”
“为什么?”
“因为清规戒律是祖辈所定下,祖辈不会在这种事上陷害我等。
而不信邪的僧人也不是没有,他们用他们的试验告诉我,清规戒律确实是对的。”
“墨守成规,岂能推陈出新?你的成就岂非最多只能比肩你的祖辈?”
“能比肩祖辈,已然十分了不起,大多数人其实根本无法比肩祖辈。”
诸葛玄点了点头:“思想一样,理念一样,手段一样,就连墨守成规的成规都一样。
那你还是你吗?你是你的祖辈?或者说,你的祖辈是你。
换句话说,定下清规戒律的是你,遵守清规戒律的还是你,你给自己画了个圈,站在里头不肯出来。”
“你这是混淆视听,胡搅蛮缠。况且能约束自己的人无不是能人,我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戒色禅师沉思了片刻,这才说道。
“大师,你动嗔怒了,难道嗔不是佛门三毒之一?不冒犯清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