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砖塔胡同的温家老宅是左右对称的两个二进院,因为租给一个街道办小厂办公,保存的很完整,没有多少破坏痕迹。
温知宁打开朱红色的大门,入眼是雕刻着福字的座山影壁,右手边是私塾房和一个小院子。
左侧月亮门,进去就是一进院,一排五间倒座房。
通过垂花门是二进院,院子里一棵盛开的玉兰树,看树龄不短。
‘回’字型抄手游廊,连接了东西厢房和正房。
温知宁算了算,一共间房。
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白墙青瓦,梁柱多使用上好的松木,刷了红漆,防腐防虫。
温知宁满意的把每间房仔细检查一遍,有的房里有家具,有的没有。
她仔细看过舅爷爷给自己的资料,当时随房产上交的有一些家具。
看来是一起归还了。
半晌,温知宁在刚进门时东侧私塾房前的小院子里,停住了脚步。
看着东院墙上开着的两米宽的门洞,拧眉思考。
原来隔壁是温家大房,她刚刚还以为是小花园呢。
温知宁甚至通过门洞看见了进进出出的搬运工,以及温芙的身影。
这个门洞一定要补上,不然隔壁岂不是能轻而易举的进自己房子。
她锁门出去询问街道办的地址。
有事就找街道办。
挑了个面善的婶子说明来意,请她帮忙介绍一个附近的建筑工。
婶子态度特别热情,“我丈夫就会泥瓦活儿,我让他去你家看看。”
婶子和同事打个招呼,带着温知宁出门,走到这条胡同的第二家。
“我家就住在这个院儿的正房,你等我去喊我丈夫。”
温池宁在门口等了会儿,婶子带了一个o多岁的大叔出来。
俩人跟着温知宁去温家老宅,到了地方,婶子挺惊讶。
“这是你家呀?原来这是个手套厂,我有个邻居就在这工作。”
婶子心想这女孩的背景挺硬,她听同事提过一次手套厂搬迁的事,说是房管所一直施压,态度强硬的让他们转移厂址。
温知宁开门,带着两人去查看那个门洞,“把这里堵上,砖瓦的颜色最好和旁边保持一致。”
那位大叔问:“建筑材料我来买吗?”
“对,您比我懂得多,麻烦您看着买,我自己没时间,过后拿着收据我给您报销。”
自己一个外行就不指导内行了,而且温知宁着急先把这个洞堵上。
过后这座四合院肯定要修整一番。
婶子帮着答应下来,看温知宁这豪爽的口气,肯定不能赖账。
大叔拿出随身工具包的卷尺开始量尺寸,那婶子则和温知宁打听她家的情况。
可能每个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都这么八卦好打听吧。
“我在北大上学,暑假再搬回来。”
温知宁只简单说了一句,至于其他的信息,一概没有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