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为了感谢上苍恩泽万民,平息流言,楚云轩决定举行春祭。
这次的春祭以猎祭为主,地点则选在距行宫不远的五津山。
既是为万民祈福,又是春闱辩论。
五津山从北燕起便是历代帝王祭天拜寿之所。
只是五津山远距京行宫一千百余里,往返仅路程便需近一月,所以并非王室的常规之选。
但楚云轩执意如此,谁也不敢违逆。
六月十四日晨,天清气朗,霞光万丈。
行宫北门,在张皇后和留守百官的恭送下,西楚天子銮驾浩浩汤汤,迤逦北去。
此行路途遥远,为保证行军速度一切仪仗从简,孙廷尉精选了最精锐的五千兵将,将天子车驾团团围于正中。
除了五千禁军亲卫,王公贵族各部重臣及其扈从亦有三千余人,紧随在王驾之后。
而作为此次春闱辩论的中正,苏珏的一言一行颇受瞩目。
所有人都在盯着这位青楼公子,到底是一鸣惊人,还是贻笑大方。
但苏珏浑不在意,仍旧自在。
他出门向来轻车简从,这次却一反常态,季大夫,小苏元,福婶,林宸,加上暗中随行的护卫足有一百余人。
不过这还是苏珏抗议后的结果,按青莲先生与季大夫的想法,便是五百人都不够。
苏珏:够了,真的够了……
临行前,苏珏开口向林宸问询,“林公子,你怕不怕?”
彼时林宸正整理着书册,声音平缓而坚定,“公子,林某不怕。”
是啊,不过春闱辩论罢了,有何惧怕?
第102章春闱辩论(二)
近一万多的人马晓行夜宿,终于在这日午后赶到了五津山脚下。
五津山,山清水秀,清涧流水,山花烂漫,是和雍州的金雕玉砌完全不同的景致。
楚云轩一是累了,二是此处着实令人心旷神怡,反正承文将军卜出的吉时尚早,楚云轩便下令就地歇息半个时辰,然后后再行入住半山的行宫。
一时军士随从们安营扎寨,王公贵族们赏花玩水,山脚一片热闹非凡。
苏珏下了马车,
再往前走便是中军大帐,描龙画凤金碧辉煌,正是楚云轩所居的王帐。
哪怕轻车简从远出长安千余里,西楚天子的气派也不能丢。
苏珏站在草场上,风吹猎猎。
他朝着中军帐看了许久,一直无言。
对于无名村里的那个苏十三来说,火烧王城是一个无法改变的梦魇,那场王朝的更迭与落幕,他只在史书里窥见一二。
作为穿越者,他占了燕文纯的身份。
那时的他真的不知那燕文纯亲手将江山拱手相让的个中滋味。
亦不知那燕文纯坦然赴死时是何种心情。
却为他丢下了一个无法收拾的残局。
但可以肯定的是,燕文纯输了他的天下,却让黎民百姓免于战火……
用退位换来的海晏河清也算一桩功业吧。
是了,当年从镐京王城逃至无名村,他以为楚云轩这个君王做的不错。
但现在,苏珏摇了摇头,楚云轩渐失民心,猜忌和杀孽太重,内忧外患不断。
西楚还能支持多久,他心里早就有了掂量。
若不是如此,他又怎敢赌那前路坦荡,帝师加身,荣耀万世呢。
燕鸣声声,苏珏收敛好一切情绪,正好吉时已近,楚云轩便下令拔营,入住半山行宫。
五津山并不高,可山路狭窄车马难行,数千人马和辎重挤挤挨挨,又是整整两个时辰才彻底安顿下来。
五津山自北燕起便是帝王祭天之所,所以山上一直都有座宫殿,最早为何人所建已不可考,但历代多有修葺加固。
西楚也不例外,虽说行宫平日虽无人居住,但有专人看顾洒扫,楚云轩又提前派了人来装点,住起来还算舒适。
陛下换了居所,众人又是一番忙碌。
深夜降临,白日里的暑气逐渐平息。
连续赶了几日的路,哪怕只是坐车骑马,四体不勤的王公大臣和贵族们也应付不来,况且还要参加宴会。
夜宴之上,诸臣皆在,唯有雍州王偶感风寒未能出席,众人已见怪不怪。
倒是王座上的楚云轩微不可察的冷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