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村里那些事 > 第133章 开天眼(第1页)

第133章 开天眼(第1页)

王小刚不好意思地抓耳挠腮了一下,说道:“传说中的天眼不都是这样的吗?好像很叼的样子,天眼一开,就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一些东西,比如魂灵之类的东西,还有那些很细微的事物的等等,难道师傅你说的天眼不是这样的吗?”

“不是!”老头直接了当地否定了王小刚的猜测。他顿了顿,继续补充道:“我所说的天眼,只是针对医学中的专业术语,不要跟那些不入流的鬼怪之说混为一谈。”

在老头的解释之中,王小刚终于理解了老头所说的天眼到底为何物。

所谓天眼,其实就是中医古学之中“望闻问切”中的“望”的含义。

平时经常听到某某大师说“开天眼”,天眼即人上丹田处,最形象的表现就是二郎神的第三只眼,开天眼就是通过修行打开这个第三只眼。但是这只是传说而已,现实之中不存在这样的第三只眼睛。

在古代的传说之中,天眼功能分为内视,微视,透视,遥视。道教、佛教等宗教称之为天眼通,亦称天眼证智通,按照道教、佛教等宗教的说法,就是色界天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远近,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一切现象都能明见。

而在中医古学种的天眼代表着“望”,即“望诊”之意。

望诊,就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如果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

就具体的器官表观现象来看,主要是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色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色是否过红或过白。

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色黄色还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

《脏经》中所说: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说的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

但是在眼睛和舌。头又有细分,在眼睛里面还具体分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问题,比如近视、眼神恍惚都是肝的问题,通过养肝是可以治好的,现在就很多通过养肝治好近视的。

“但是,这在西医是基本不能治疗的,这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智慧的所在之源。治病要治根,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暂时地用药物强行缓住病原体的爆发。”老头意味深长地说道。

王小刚静静聆听着老头的教诲,丝毫不敢插嘴,或者说,他根本就插不上嘴。而在老头的继续讲述之中,他得知了更多关于“望”的精妙之处。

通过“望诊”人的眼睛,可以看出不少的名堂。眼白对应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红了,则说明。心火热了,引起眼白的毛细血管发炎充。血。

而舌。头边沿反映的是心脏问题,舌。头红了说明。心火热,要降火和养心。舌苔则反映的是脾胃的问题,舌苔黄,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说明脾胃寒了,要养胃养脾。

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

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

但是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

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後,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而真正的中医大师,通过望诊就可以初步确定病人的病因,然后再结合其他“闻问切”三大。法进一步确定给病人开什么药方。

老头讲完之后,王小刚深受感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