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成功了……”陈海的声音有些哽咽。
沈昭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窗外的雨声渐渐小了,东方泛起一丝微光。她拿起那本《天工开物》,轻轻抚过封面。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科技,在这一刻交汇。
“我们不需要asl了。”她低声说道,“我们自己找到了答案。”
晨光微熹时,实验室的电话突然刺耳地响起。沈昭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项目总监急促的声音:"总部刚刚收到消息,asl的技术封锁只是开始,美国商务部正在拟定更严苛的制裁名单"
玻璃窗外,雨后的深圳笼罩在淡紫色的晨雾中。沈昭望着远处正在苏醒的城市天际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晶圆边缘。陈海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怎么了?"
"他们要把我们逼上绝路。"沈昭将晶圆举向晨光,金属表面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接下来的小时,实验室变成了不夜城。周师傅带着他的古法配方加入了团队,年轻的研究员们将现代纳米技术与传统工艺反复磨合。第三天深夜,当第五批改良版铜绿溶液通过稳定性测试时,沈昭在实验记录本上郑重写下:"day-oo号配方,蚀刻精度达纳米。"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这已经接近国际最先进的纳米制程。陈海突然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我们居然用明朝的方子,做出了比asl更稳定的光刻胶!"
但危机接踵而至。一周后的项目评审会上,投资方代表戴着口罩坐在长桌另一端:"沈博士,你们的数据很漂亮,但量产可行性呢?周师傅的土法炼制,能满足月产十万片的需求吗?"
沈昭打开投影仪,画面切换到东莞郊外正在改建的厂房:"我们已经设计出自动化生产线,将古法工艺分解为十二道标准化工序"她的声音突然被手机震动打断。屏幕上跳出一条加密信息:"注意安全,有不明人员正在调查你们的铜绿来源。"
会议结束后,沈昭独自站在科技园的空中连廊上。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玻璃幕墙上"中国智造"的标语重叠在一起。她想起《天工开物》扉页上的那句话:"巧夺天工,乃通神明"。
手机再次震动,是周师傅来的照片:第一批量产铜绿正在灌装,翠绿的液体在透明容器中流转,像极了青铜器上历经千年依然鲜艳的铜锈。老人附言说:"丫头,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比那些洋机器可靠多了。"
当晚的庆功宴上,沈昭悄悄离席。实验室里,她将一片完美蚀刻的晶圆放入真空盒,贴上标签:"day-oo,中国芯"。月光透过窗户,在盒子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宛如青铜器上神秘古老的纹路。
沈昭轻轻抚摸着真空盒,指尖传来金属特有的冰凉触感。窗外,深圳的夜色中闪烁着无数led广告牌,那些跳动的光点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科技脉搏。她突然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导师说过的话:"芯片是现代工业的粮食,谁掌握了制程工艺,谁就握住了未来的钥匙。"
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陈海端着两杯香槟走了进来。"怎么躲在这里?大家都在找你。"他将其中一杯递给沈昭,"周师傅说想给你看个东西。"
研中心的庭院里,周师傅正蹲在一台造型古朴的铜炉前。见到沈昭,老人神秘地招了招手:"丫头,来看看这个。"他掀开炉盖,里面沸腾的液体泛着奇异的蓝绿色光泽。"这是按《考工记》复原的六七配方,我加了点现代催化剂。"
就在这时,安保主管匆匆跑来:"沈博士,园区监控显示有可疑车辆在附近徘徊。"沈昭眼神一凛,立即拨通了技术保密处的电话。挂断后,她对周师傅说:"我们需要转移关键样品和配方。"
接下来的小时里,团队进入了紧急状态。研数据被分拆加密存储,核心工艺师被安排到不同安全屋。第三天凌晨,当沈昭正在整理最后一批实验记录时,电脑突然弹出一条匿名消息:"铜矿源头已暴露,建议立即启动b计划。"
晨光初现时,沈昭站在新落成的智能工厂控制室里。巨大的屏幕上,十二台自动化设备正在同步运转,将周师傅的古老配方转化为标准化的生产流程。陈海指着实时数据说:"看,第五批次的良品率已经达到,比预计提前了半个月。"
项目组的年轻工程师小林突然惊呼:"沈博士,快看新闻!"国际半导体协会的官网上,一则声明正在滚动播放:鉴于中国企业在成熟制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将重新评估技术出口管制清单。
一周后的全球芯片峰会上,沈昭作为特邀嘉宾登台演讲。当她展示出那枚刻有"day-oo"标签的晶圆时,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在问答环节,一位外国记者尖锐提问:"沈博士,您如何回应关于贵公司技术来源的质疑?"
沈昭从容地调出一段视频:陕西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正从青铜器上提取千年铜锈样本。"这是我们的灵感来源,"她指着显微镜下的铜锈结晶结构,"但真正的突破,在于将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峰会结束当晚,沈昭收到了一封来自asl前cto的邮件。这位退休的业界泰斗写道:"你们证明了工艺创新没有国界。或许,我们该谈谈合作了。"
回到深圳的飞机上,沈昭望着舷窗外的云海出神。陈海递给她一杯茶:"想什么呢?"她接过茶杯,看着杯底沉淀的茶叶舒展开来:"我在想,下一个技术节点,我们或许可以从《本草纲目》里找找灵感。"
飞机开始下降,深圳湾的轮廓渐渐清晰。远处,新建的芯片产业园灯火通明,宛如一颗镶嵌在海岸线上的璀璨明珠。沈昭打开笔记本电脑,在新项目文档的第一行写下:"天工开物o——生物制程探索"。
降落后,她的手机收到周师傅来的消息:"丫头,我在老家现了一本明代的《冶铸图说》,里面有些配方很有意思。"随信附带的照片上,泛黄的书页间画着精巧的冶炼图谱,那些线条在阳光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沈昭微笑着收起手机。她知道,这场跨越千年的技术对话,才刚刚开始。
喜欢歙砚烹江山请大家收藏:dududu歙砚烹江山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