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的安仃很庆幸,她能有机会读书识字。
十岁那年,安仃已经熟读四书五经,能提笔作诗,出口成章,先生都夸她锦心绣口、不栉进士。
然而,也因此安仃没有任何朋友。
她和村里那些漫山遍野只会撒欢打滚的小孩根本玩不到一块。
换作旁人,大概会觉得孤独难过,童年晦暗,可安仃完全不觉得。
那时的安仃认为,自己肯定是藏在鸡仔里的凤凰,终有一日要展翅高飞的。她要结交的朋友,定也是龙章凤姿之辈。
人心里的想法,难免会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二。
有一日,先生突然问安仃:“若我有一日,要去帝都一展抱负,宁姐可愿同我一起前往?”
“帝都繁华,非这乡野之地可比。”
这话听起来,好似是一个先生想带着自己得意的学生去见见世面。
可安仃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先生微笑中掩饰的审视。
他在考验自己什么?
安仃瞥了一眼今日学的《孝经》,瞬间察觉到了对方的用意。
她回道:“父母在,不远游。”
安仃以为这句回答后,他们之间对话就该结束了。
可谁知先生紧接了一句:“游必有方。”
安仃几乎是立刻做出了戒备的模样。
有意思的是,她心底并不认为先生是坏人,她只是觉得,此时此刻,她该摆出这样的姿态。
“先生觉得,学生该以什么身份同先生进京?”
以学生的身份?她一个未及笄且无家世的女孩,对他的抱负能有何助益?莫说助益,简直就是个累赘。
若不以学生的身份,那可就更说不过去了。
先生听完,抚掌大笑:“宁姐果然是个孝顺又聪慧的孩子,他一定会很欣慰的。”
他是谁?
比起这个,安仃当时更在意的是,先生为何突然会问她那样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她听到了外面几个孩子的对话。
一个年纪非常小的孩子对另一个大孩子说:“我们叫上宁姐一起去玩吧,她天天一个人坐在门口,好可怜啊。”
年长的孩子语气不太高兴道:“她身体不好。”
小的孩子又道:“那过家家的时候,可以让她当公主嘛。不用跑来跑去,而且她长得那么好看。”
年长的孩子顿时不耐烦了:“她哪里用过家家当公主,她哪天不是一副公主的样子吗?看她爹娘都是那副高高在上的表情,我们哪配和她玩。”
安仃忽然就明白了。
莫怪先生最近一直在讲《孝经》,莫怪会突然问她那样的问题。
打那日后,安仃便收起孤高的做派,对爹娘恭敬了许多,亦会温和的同其他孩子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