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黎淮月当然还不懂什么“厚此薄彼”“重男轻女”,只是哥哥惯来是公平的,那小哥哥有的,她自然也是有的。
“你俩可真是……”黎淮星虽是念念叨叨,怕他俩呆会儿积食难受,可这根馒头条之所以撅成两段,可不就是为了给他俩分?
只是喂是喂了,刚回的神又神游天外了。
距他爹回家过去三个月了,靖王竟然就入主盛京了。
——他不是觉得太快了有什么不好,战乱结束的越快,兵将伤亡就越少,老百姓的日子也就越快迎来安稳。
靖王功成,他们一家的小命也算是彻底保住了。
只是,靖王入主盛京,他们只怕是又要搬家了。
哪怕以后黎成周再不染指、“创造出”火药、望远镜这样的东西,当权者也不可能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太久的。
也不知道他们一家去了盛京那种“掉一块砖都能砸死三五个皇亲国戚”的地方,会被怎样安排?
第53章过渡章
要搬家去盛京的消息,很快就传来。
黎成周回来与宣蓉商议,他们前往盛京的路线,是要先走一段水路的,而张家坝就有码头。
往张家坝去虽然也算是绕了路,可一来只是稍微绕一点,二来那是他们的老家。
离开这么久,他们要回村里去看看吗?
要说村里有什么人值得他们惦记,那就是黎成周那几个好兄弟了。
——不论是黎成周的父母兄弟还是宣蓉的亲爹后娘,他们之间都不太有感情。或许偶尔会想起有那么一个人,却绝不会为他们而忧心忡忡。
“要是顺路回村里看看,也是好的。”宣蓉道。
不仅仅是有黎成周的好兄弟们在村里,便是她也想回老家去看看。
人呐,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就算那里明明也没什么值得惦记的人,甚至在那里也曾有不少不太好的回忆,但那里是老家,离开的久了,如今有机会回去看看,他们难免越发的按不住那份心思。
但大人的情绪,显然是影响不到小孩子的。
别说黎淮川和黎淮月两个不足三岁的孩子,对所谓的老家根本没有印象——他们不论是怀上还是出生,都已经搬了新家。
于他们而言,这就像是去郊游,每日里一睁眼都能看到新景色。而且,第一段路程前后一共花了不到十天,又是水路居多,俩孩子也并不晕船,倒也不觉得疲累。
他们回来,并没有先遣人报信,所以下船时,围过来的只有一些找活做的脚夫、力工。
过去了几年,这帮人早已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且这便虽不是主战区,但到底有些影响,不论是从衣着上还是百姓们的面容上,都能看出许多痕迹。
而黎家一行人,这几年虽也为生计忙碌,却要多一份安稳,少许多愁苦,精神面貌可比他们不知好了多少倍不说,通身气度也是不同寻常。
所以别说是张家坝上这些劳碌不已的力士、脚夫,已然不认识曾经共事过的黎成周,便是进了落花村,曾经的好兄弟李同与方孝全,看见一行人的那一刻,也满是不敢相认。
其实,仅面容上来讲,黎成周并无多大变化,顶多是眉眼成熟几分。毕竟当初离开时,他已经是个成年人。
只有小孩子们,莫说是一年一个变化,便是三五个月不见,那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见面时,李同和方孝全家的儿女,也已是能满地跑的年纪。
倒是能跟黎淮月和黎淮川玩到一起。
大人们坐在堂屋中说话,小孩子们聚在一起玩闹,只有黎淮星这个假孩子,一时不知该往哪里加入。
他索性就到村子里转转,看看一别几年,这落花村有了怎样的变化。
榨油坊不但干的热火朝天,这占地也越发的大了。
——最初这榨油坊是他家住的那旧屋改的,就在他家新房的前头。
如今的榨油坊早已换了地方,由油坊公中出资、村人出力,划下好大一片地方正经而规划清晰的建了房子。
还有扩大了的豆腐坊,是那些学了豆腐做法的人家合伙开办的,一方面是受到榨油坊“人多力量大”的启发,一方面也是因为市场的需求,他们小家小户的虽然也能挣钱,却是供不了那么大的市场。
——豆腐坊如今也不只是卖豆腐,其他的、易做的或有些技术要求的豆制品,都在售卖。
这其中的利益分配,就不是黎淮星该思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