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镇,张家村?就是你们村子围村建了城墙,名气不小的那个?”刘县尉好奇地插话道,他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与兴趣。
前些日子,衙门抓到上百个黑风寨的土匪,并且大当家一并擒拿住了,得知是一个村子抓获这些土匪的后,刘县尉大吃一惊。
黑风寨在南北县周围作恶多端已久,易守难攻,趁着这个机会,刘县尉带着兵马围剿了黑风寨,给他和周县令增加了一项大大的政绩。
来年评审,升官有望了。
连官府都颇为头疼,没想到竟被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张家村给解决了。
所以,不仅仅是刘县尉对张家村有印象,连周县令对张家村很有好感。
“正是,大人。我等村民为求自保,合力筑起了简易城墙,以防盗匪侵扰。”张里正微微点头,神色中带着一丝自豪。
周县令闻言,轻轻颔:“张里正,你此时返回,所为何事?”
“两位大人,我们张家符合征兵的,一户人家都没有呢?因为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村子每家每户都分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村子每家每户都不符合这次征兵役的条件。两位大人不信的话,可以查看我们村子所有村民家的户籍。”张里正一咬牙,他豁出去道。
“你们村子这是有高人指点?还是你们提前知道会征兵役,让你们村子都分家了。”周县令和刘县尉两人听到张里正这话,他们两人相视一眼,各自的眼中露出狐疑之色的问道。
“回想一下张家村,这几年天灾人祸,似乎都没有波及他们村子,完美避开了灾难,到如今围村建了城墙,展的越来越好了。
难不成你们张家村是汽运汇聚之地吗?”刘县尉双目闪烁,盯着张里正看了几眼道。
“有可能运气太好,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才能够在这个世道生存下来的。
大人,这样会影响我们村子征兵吗?”张里正面对周县令和刘县尉两人,可谓是压力极大,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但他依旧强作镇定,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周县令沉吟片刻,目光在张里正身上来回扫视,似乎在评估他话语的真实性。
“张里正,你所说的情况我们自会核实。若真如你所言,张家村确实无符合征兵条件的男丁,那自然不会对你们村子征兵。
一切都会按照朝廷征召的条件来征兵。”
张里正闻言,心中稍安,接着又道:“大人,今年我们村子播种水稻后,现了一个增加水稻产量的办法,对我们大燕国的粮食产量或许大有裨益。
我想,若能得到大人的支持与推广,不仅能解我们村子的温饱之忧,更可为国家增添一份粮仓的稳固。”
这时,张里正把写好再生稻如何种植的详细方法递给了周县令。
那纸张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们村民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来的经验。
如何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后,如何利用残余的稻桩重新萌新苗,以及如何精细管理这第二季的水稻生长,确保其与第一季同样丰收。
周县令闻言,他起先也没有多重视,因为大燕国种植的水稻,每年的产量都颇为稳定,每个地区少有大幅度增减的情况。
周县令接过张里正递过来的纸张,他原本只打算随意的看看。
可是随之阅读下,看到增加水稻的产量不用播种,只需要利用收割第一次水稻的稻桩进行二次栽培后,他眉头时而紧锁,直接觉得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慢慢深入阅读,周县令的眼神逐渐变得凝重而专注。
纸上所述的方法条理清晰,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他注意到,张里正他们不仅详细记录了如何保留并滋养稻桩,以促进其二次萌,还列出了在再生稻生长期间需特别关注的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很明显他们这么做过,这才得到这些过程和结果出来。
当他看到尾后,说他们今年试验过再生稻,并且每亩地第二次收获,都能够收上近两百斤的水稻,比往年多收上近二分之一的粮食后。
周县令面色凝重,猛然的抬起来头朝张里正问道:“这里面所写的,你确定属实?”
随后,周县令把手上的纸张递给旁边的刘县尉看。
“千真万确的事情。今年我们村子利用再生稻,不仅仅收获了两次水稻,收成还比往年多四成五了。”张里正肯定的朝周县令点了点头。
“要是此事是真的,本官记你们村子一大功。”周县令听到张里正如此肯定的答复,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