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绣笑着回应没啥,领着江少行他们把包袱打开。
“难得回来过年,人都齐全,就随便带了点儿。”
“就是晚上睡觉得挤挤。”
“那有啥的?冬天挤一挤还暖和,热炕我都烧好了。”二弟媳赵翠娥接过话茬儿,跟着苏锦绣一起规整东西。
她是家里最勤快的,只要她在家,一般做饭洗衣裳的事儿都归她,甚至比张琴还要利索。
上次要不是她回娘家照顾生病的亲娘,兴许进城照顾赵凤兰一家的活儿就落她头上了。
事后,赵翠娥心里也遗憾过,但想想都是自家人,而且确实自己那时候没空,机会不等人,只怪自己运气差了点儿。
“哈哈哈,大丫非得给我买,我说都有,那孩子就是孝顺。”
苏林氏的声音从院子外边传来,很快就领着村里的一些姐妹们进了家门。
几个跟来的老姐妹们都瞬间瞪圆了眼。
院子里满满当当,年货还没来得及归拢,堆得小山似的。
成扇的猪肉用麻绳捆着,白花花的肥膘油汪汪,看着就馋人,白条鸡冻得硬邦邦,挤在一起,印着喜庆图案的点心盒子摞得老高……
“老天爷爷,这是……把城里供销社给搬回来啦?”
王婶子眼睛都直了,盯着那肥猪肉恨不得上去咬一大口。
“啧啧,瞧瞧人家这年过的……”另一个凑过来的人也咂着嘴,眼里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一点不易察觉的酸意。
苏林氏的腰杆挺得更直了,她回头瞧了瞧大门口,盼着老七赶紧到,老七的影儿没见着,倒是见着几个路过的村民正探头探脑往这边瞧呢。
老太太立即扬声,“建国啊,小心点搬,那铁盒子里头可是糟子糕、枇杷梗、桃酥啥的,锦绣店里卖的,精贵着哩!电视上都打广告的!”
“电视广告?”王婶子更激动了,“那得是啥金贵东西啊?”
苏锦绣闻言头也没抬,一边往厨房拿东西,一边说:“王婶儿,没啥金贵的,城里人也就吃个新鲜花样儿。”
“新鲜花样?”王婶子感叹,目光黏在那些花花绿绿的点心盒子上,再也挪不开,“锦绣丫头你是有了大出息呀,咱村儿里大男人就没一个跟你似的这么能干的。”
苏林氏满面红光,嘴里却说起了谦虚话。
“就是赚个辛苦钱,没白天没黑夜的干活,遇到些不讲理的呀,也是生一肚子的气。”
“闹大了的,还进了公安局,真是劳心费神,不容易啊。”
王婶子等人微微错愕,心里那点子酸似乎散了不少。
就知道,钱不是那么好挣的。
苏林氏拉着他们进去坐,顺便朝着些儿孙们吩咐。
“建国,那肉挂歪了,往西边挪挪。”
“狗蛋儿你别傻站着,去灶下看看火,烧点热水,一会儿你二婶儿炸丸子用。”
她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进屋后,拿出散装的糕点瓜子摆上桌,还给冲了一壶茶叶水。
金黄油亮的糟子糕、挂着黑芝麻的酥脆枇杷梗、油润喷香的桃酥、颗颗饱满的瓜子儿一上桌,混合着油脂、糖霜和烘烤面点的浓郁甜香猛地散出来。
这几个地里刨食的老太太哪里见过这么好的点心?几个老太太眼睛都看直了,喉头不自觉地滚动着。
“别客气,咱都尝尝,都尝尝!”
苏林氏豪气地一挥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自豪,“大丫店里做的,喏,就这个糟子糕,城里那些干部太太都抢着买!”
她拿起一块,不由分说地塞进离她最近的王婆子手里。
王婆子心里一暖,嘿嘿笑着,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哎哟,我的老天爷!这怕是皇上娘娘吃的东西吧?又香又甜,还软和。”
她舍不得再吃,打算把剩下的带回去给小孙子吃。
苏林氏看她一眼,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沉重。
其他几个老姐妹也拿到了点心,一个个吃得眼睛眯起,好话说了一箩筐,苏林氏都快飘起来了。
“奶!彩电来啦!”
狗蛋儿像颗小炮弹似的窜进屋,兴奋的嚷嚷一句,又跑了出去。
苏林氏眼睛一亮,立即从炕沿上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