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夏澜已经站在新村西侧的空地上。她面前是由脚手架临时搭建的"心灵花园",十几位村民正沉默地往墙上悬挂照片——那是地震前老村的样子。当周婶颤抖的手将一张全家福钉在"记忆墙"上时,老人家的眼泪终于决堤。
"我老伴要是能看到新房子"周婶的哭声像一把钝刀,划开了在场每个人结痂的伤口。
夏澜轻轻扶住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种子:"周婶,这是您家后院原来的凤仙花种子,我托人从废墟里找出来的。"她指向花园中央新砌的花坛,"今天我们一起把它们种下去,好不好?"
阳光穿透晨雾,照在那些小小的种子上,泛着温润的光泽。村民们渐渐围拢过来,有人拿出保存的旧物,有人开始讲述往事。夏澜悄悄退到一旁,看着这座"心灵花园"从悲伤的宣泄场,慢慢变成希望的播种地。
"夏总,心理咨询室准备好了。"林小雨轻声提醒,手里抱着厚厚一叠问卷,"但很多人不愿意填这个"
夏澜接过问卷看了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心理学量表确实令人望而生畏。她突然有了主意:"换成故事卡片怎么样?让村民用画画或写小故事的方式表达心情。"
正午的阳光洒在新落成的社区中心里,二十多位村民正围坐成圈。夏澜特意将座椅摆成老村古井台的形状,中央放着从废墟中抢救出的半截井栏。
"今天我们不讲大道理,"夏澜的声音柔和却清晰,"就说说这口井的故事。"
沉默持续了整整三分钟。终于,断了腿的李叔拄着拐杖站起来:"我十二岁那年,掉进过这口井"他的声音越来越稳,"后来是老王头用打水的绳子把我拉上来的。"
"井水甜啊!"王老爷子拍着膝盖接话,"泡茶能多冲三回!"
一个接一个,记忆的碎片逐渐拼凑完整。夏澜注意到角落里的张婶一直没说话,只是不停地折着纸。活动结束后,她悄悄留下张婶:"您折的纸鹤真好看。"
"我闺女最爱折这个"张婶的眼泪滴在彩纸上,"要是她还活着也该有小雨这么大了"
夏澜的心猛地揪紧。她轻轻握住张婶的手:"明天我们办个折纸班,您来教孩子们好吗?"
傍晚的"心灵花园"已经变了模样。记忆墙旁新增了"心愿树",挂满了村民们写下的期待;花坛里新栽的凤仙花苗迎风摇曳;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口仿古井——用老井栏做底座,新砌的井台上刻满了村民的名字。
夏澜正在调整井台的照明灯,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独臂的张叔带着几个伤残村民站在阴影里:"夏总,我们能加入夜间巡逻队吗?"
"当然可以!"夏澜不假思索地回答,随即意识到问题,"但夜间巡查要爬楼梯"
"我们做了这个!"张叔兴奋地展示一个改装过的无人机,"加装了热成像仪,比人眼看得还清楚!"
看着这群曾被伤痛击垮的汉子重新挺直的脊背,夏澜突然明白了心理重建的真谛——不是抹去伤痕,而是让伤痕成为力量的勋章。
第二天清晨,社区中心的黑板上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字迹:
"想学用电脑跟孙子视频——周奶奶"
"教城里人认野菜——李叔"
"把老伴的绣花样传到网上——张婶"
夏澜正看得入神,手机突然响起。视频那头是国际心理创伤协会的专家:"夏女士,你们的心灵花园项目引起了我们关注"
当夜,夏澜修改了原定的"专业心理干预计划",取而代之的是更接地气的"村民互助方案"。她将张叔的无人机巡逻队、周婶的草药课堂、王老爷子的故事会全都纳入体系,命名为"共生疗法"。
一周后的傍晚,新村举办了次"记忆与希望"市集。夏澜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奇妙的一幕:老人们卖着传统小吃,用的却是移动支付;孩子们表演着地震情景剧,结尾却是新村的蓝图展示;就连最沉默的张婶都摆出了折纸摊,教游客叠象征重生的凤凰。
"夏总,"林小雨小跑过来,手里拿着刚出炉的评估报告,"心理量表数据显示,村民的ptsd症状平均减轻了o!"
夏澜没有立即回应。她的目光落在远处——周婶正笑着给游客涂凤仙花指甲,王老爷子在智能黑板前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张叔的无人机编队在空中画出"新生"的字样
"数据很重要,"她轻声说,"但你看,真正的治愈在那里。"
月光升起时,心灵花园的灯光自动亮起,将井台上的名字映照得熠熠生辉。夏澜独自坐在新栽的梧桐树下,听着风中传来的欢笑声。手机屏幕亮起,是国际协会来的合作邀请。她没有立即回复,而是打开备忘录,记下明天的安排:"联系苗圃,增加凌霄花苗;张婶的折纸班需要更大场地"
夜风拂过树梢,一片新叶飘落在她肩头。夏澜轻轻捏起叶片,对着月光观察那清晰的叶脉——就像这个村庄一样,伤痕犹在,却已萌新绿。
喜欢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请大家收藏:dududu傻女逆袭:兵哥宠爆空间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