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们就决定自己种核桃,自己建原料基地?刨树要刨根,扎根先养土。这个想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落在了江晚身上。
江晚却摇了摇头,看向陆大柱。
“是大柱提醒了我。他说,他的手艺,离了柳树湾的土,就不是那个味儿了。我想,咱们的饼子,也是一个道理。”
陆大柱被这么当众一点名,那张被日头晒得黝黑的老脸,“腾”地一下就红到了脖子根,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一个劲儿地在裤腿上搓。
半天才憋出一句。
“我……我就随口一说……”
那一晚,方正问了很多问题,屋里的人,你一言我一语,把“金凤凰”怎么从一个土坯房里飞出来,怎么差点被黄鼠狼掏了窝,又怎么决定自己刨土扎根的故事,原原本本地拼凑了出来。
方正没有再多说什么,第二天一早就告辞了。
他来得突然,走得也快,留给柳树湾的,除了满腹的猜测,就再没别的动静。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件事很快就被秋收的忙碌给冲淡了。
直到半个月后的一天中午。
陆亦川骑着那辆二八大杠,蹬得链条子都快冒火星了,人还没到,破锣嗓子先喊进了院子!
“上了!上了!晚晚!咱们上《人民日报》了!”
整个柳树湾,炸了。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里三层外三层,把陆家小院围得水泄不通。
那是一张带着油墨香的报纸,头版最显眼的位置,一个加粗的黑体标题,像个烙铁,滚烫地烙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里。
【一棵核桃树,如何长成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来自柳树湾“凤凰模式”的调查报告】
陆昭一把抢过报纸,激动地跳上院子当中的石桌,扯着嗓子大声地念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遭遇过来自同行的恶意模仿与低价倾销,但他们没有选择同流合污,而是用一场别开生面的‘品质溯源’,赢回了市场与尊重……”
“……他们没有将配方和技术锁进保险柜,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也更长远的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脚下这片最根本的土地。‘刨树要刨根,扎根先养土’,柳树湾食品厂的负责人江晚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从一个家庭作坊,到一个农业合作社,‘凤凰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工业反哺农业,工厂带动农户,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实现共同富裕……”
念到最后,陆昭的声音已经带上了哭腔。
院子里,一片死寂。
随即,不知是谁先带的头,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几乎要把院子顶棚给掀翻!
周霞死死地扒着门框,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嘴上却咧开个大大的笑。
陆大柱猛地转过身去,不让人看他的脸,宽大的袖口在脸上胡乱地抹了一把。
他们只是想护好自己的家,过上好日子。
哪里想得到,他们这点朴素的想法,这点笨拙的坚持,竟能登上国家的报纸,让全天下的人都看见。
江晚站在人群后面,看着欢呼的乡亲,看着身旁激动得满脸通红的陆亦川,胸口那块大石总算落了地。
可她这口气还没喘匀,村委会的电话就跟催命似的响了起来,是县里的刘主任打来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江晚同志!省里!省里来电话了!说要组织全省的乡镇企业代表,来咱们柳树湾参观学习!”
这头电话刚撂下,那头邮递员满头大汗地骑着车冲进来,怀里抱着山一样高的一摞信件。
“陆厂长!江同志!你们的信!全国各地寄来的,有想加盟的,有想订货的,还有想来打工的!”
那扇小小的院门,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推向了整个中国。
凤凰的窝,再也藏不住了。
它飞上了枝头,也飞进了所有人的视野中心。
喜欢:回到八零当妇女主任请大家收藏:dududu:回到八零当妇女主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