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玲,此次祖母去青云县,你随我一同前往。”
人群中的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女微微一怔,随即马上应道:“是,祖母。”
其他人听闻,脸上皆露出担忧之色。
中年男人忍不住又道:“母亲,俞玲年纪尚小,又是女子,这一路奔波,也照顾不好您,不如让您孙子郑子毅陪您,他年轻力壮,能更好地照顾好您。”
郑老夫人摆了摆手,“不必多说,俞玲聪慧沉稳,有她在我身边,我也安心些。”
见劝不动母亲,中年男人也只能无奈同意。
“是,母亲。”
在老夫人离开后,中年男人看向自已的女儿,“这是俞玲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吧,祖母现在年龄大了,你多看着她点。”
“爹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祖母的。”
看着沉稳冷静的女儿,中年男人点了点头,“好,你自已也要照顾好自已,知道吗?”
“嗯,爹,我会的。”
“哎,也不知道母亲去那么远做什么。”
人群开始散去,府中人开始为郑老夫人和郑俞玲准备出行之物。
出发当日,郑老夫人和郑俞玲坐上马车,缓缓驶出府门。
因顾念郑老夫人年龄大了,马车一直行驶得很缓慢,走了三天的时间才出了府城。
路上看着在修的路,郑俞玲一脸新奇地掀开围帘看着那劳作的身影。
“祖母,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啊?”
因他们刚来的县令如今还正忙着组建班底的事,很多事情都还没开始做呢。
所以对这水泥路她们自然是不知道的。
郑老夫人借着掀开的一处,往外看了一眼,语气中带着不确定,“应该,是修路吧。”
“修路,还能这样修的?”
“到下个县城我们问问,自然也就知道了。”
“是,祖母。”
在县城中问到相关情况后,郑老夫人当机立断地让郑俞玲代笔,写一封家信回去,让府中人一看到贴出修水泥路的告示就马上报名。
半月后,祖孙二人终于走到青云县的城墙下。
一路驶来,两人心中波澜起伏,这一路看到了太多未曾见过的东西。
原来之前见到的水泥路修好后如此好用,马车行驶在上面几乎感受不到颠簸和摇晃。
还有这里竟然修建学堂,供百姓免费读书,只为消除目不识丁之人。
越靠近青云县,会识字的百姓越多,他们脸上都带着笑容。
还有那个均田制,竟然会有上位者愿意将土地分给百姓,这实在是难得一见。
但最让他们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原来这里女子也可以为官,男子能做的女子也能做。
看着龙飞凤舞的“青云县”三个大字,一向较为沉稳的郑俞玲激动起来。
“祖母,我们到了。”
“对啊,到了。”
“祖母,您说主公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