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私人空间站的观测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系统界面边缘。窗外,蓝焰星的轮廓在星空中缓缓旋转,湖水泛着幽蓝色的微光,像是沉睡的火焰。
“云悦,你确定要亲自去吗?”顾柏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贯的温和关切。
我转过身,看见他正低头调整腰间的能量探测器——那是我前几天刚从系统里兑换出来的设备。他的动作有些笨拙,却格外认真。
“你是担心我的安全?”我笑着问。
他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不是不信系统,只是……这次不一样。”
的确不一样。之前做农业、文化交流,最多是谈判桌上的心机较量。可旅游开,意味着要真正踏进那些未知的地方。尤其是古文星的遗址,连系统解析出的信息都带着谜团。
“我会带上全套装备。”我说,“而且你也知道,系统不会让我出事。”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那我去。”
我愣了一下。
“我知道你不缺人手。”他继续说,“但我去过镜海星的海边,也了解蓝焰星的气候。我可以帮忙评估游客动向,也能和当地人沟通。”
我看着他,突然意识到,那个曾只会在田间劳作的男人,如今已经能站在星际地图前,冷静分析每一个星球的特点了。
“好。”我轻声说,“但得听我安排。”
我们先前往的是蓝焰星。
这里的空气带着淡淡的硫磺味,脚下的土地温热,仿佛随时会喷出岩浆。原住民们围坐在火山湖边,用一种半透明的矿物编织篮子,动作熟练而优雅。
“他们叫‘火织族’。”我翻看系统提供的资料,“他们的祖先世代守护这片湖泊,认为这是神灵的眼泪。”
顾柏舟蹲下身,仔细观察一位老妇人的编织手法:“这图案像不像我们在文化节上看到的那个舞者项链?”
我凑近一看,果然,那交错的纹路与短片中舞者的项链极为相似。
“也许,这些文化之间真的有联系。”我说。
我们向族长提出了旅游方案:设立文化体验区,由火织族人担任导游和讲解员,游客可以学习编织、采集矿物,甚至参与传统仪式。
“但我们不希望游客打扰湖泊的宁静。”族长提出担忧。
“我们可以设定参观时间,限制人数。”我点头,“并且所有收益的一部分将用于保护湖泊生态。”
族长沉思许久,最终答应试一试。
第二站是镜海星。
整颗星球几乎被海洋覆盖,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的颜色。这里生活着一种濒危的生物——“光鳞鱼”,它们的皮肤能在夜晚光,如同漂浮的星辰。
“我们必须控制游客数量。”我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否则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顾柏舟则在岸边观察渔民的捕鱼方式:“他们的网眼很大,只捕成熟的鱼,这样幼鱼就能继续生长。”
“这个理念可以写进旅游守则。”我点头。
我们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在特定区域设立观景台,并培训本地居民成为生态导游。游客只能乘坐环保船只进入指定水域,且不得使用闪光灯或大声喧哗。
“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让他们获得收入。”顾柏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