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我不打算交给老九,原本想着给老十三,可后来又想了想,老十三太过耿直,也少历练,恐怕也做不好这件事。”
还是得胤禛自己来。
红香阁和太子的事,一定让皇父大受打击。
曹寅的私账曝光,又是一层打击。
皇上原本就不喜器用流散民间。西洋许多精巧之物,宫中造办处做出来,也都只供给公众使用,从不会流落民间。
哪怕只是些仿制的,也很少会流散在民间。多半也都是在富贵之家流传。
毕竟那些西洋传教士心里是很清楚的,好东西进献给皇上,可比炫在民间有用多了。
皇上从没有想过放开器用促发展,胤禛也必须承认,他之前也没有想过。
但现在,他想了。觉得应当如此。
“这件事,需自上而下,先在宫里挂上名号,让皇上瞧见,心里明白,知道有这么个主意,慢慢的流传出来,星火燎原,就算是圣上,也是止不住的。”
玉颜听懂了:“贝勒爷这是打算用自己的名头为这事背书?”
胤禛笑道:“福晋不会怪我将功劳据为己有吧?”
玉颜摇头:“那肯定不会啊。”
她就没有这么想过,也不会这样想。本来这个也不是她发明的,她自己都不会据为己有。
况且按照胤禛的思路,胤禛将这个放在他自己名下才是最安全的,她很明白他护她的心思。
胤禛道:“自上而下,若有松动,慢慢的就会传至民间了。有利于生民的事,徐而图之才是最好的。”
他希望皇父能看重这一点。
清查吏治,整顿河工,收复台丨湾,确实是为了大清基业,也是为了皇父的千秋帝业。
但是说到底,不也是为了生民百姓吗?
从玉颜这里,胤禛听不到更多的心声,无法探寻更多的有关后世的知识与信息,但是福晋露出来的只言片语,还有这一点点的技能,都能胤禛窥见了将来的发展。
一切都是流动的改变的。若是不囿于大清的天地,放眼纵观,生民百姓的机巧和奇思妙想,还有他们生活的发展,是不应该被遏制的。
这大半年里,胤禛好像慢慢补足了一些视野上的缺陷。
玉颜可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替胤禛补足了世界观的缺陷,更不知道自己参与塑造了胤禛的帝王观和君王视野。
夫妻俩坐在临窗的位置上。
跟前的屏风没有遮挡二人的视线。
胤禛微微转头,就能看见酒楼底下来往川流不息的百姓人群。
这时候正是这条繁华商业街最热闹的时候。
胤禛目光深远:“我们让老九产出的东西,卖到西洋去,很受各国的欢迎,甚至也引起了风潮。我就在想,咱们现在领先一步,能产出的不仅仅是瓷器茶叶这样的旧时珍品,也该有些新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