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和老十四去守陵,他不是撂在京城了么。我暗中运作,不叫他明面上成了我的人,自然有人想把他弄走不叫他在京城碍事,太子那边也是想教训他的。太子还想教训我,这么两厢一动作,将我们凑在一起送到江南去,太子想的,是让我们自己内斗去。”
其实呢,正遂了胤禛的心愿。
胤禛此回不带着胤祥去,是胤祥还年轻,去了苏州怕不能周全这样的大事,胤祥还需要历练。
倒是胤禟,这些年浸淫商场,又有皇子阿哥的身份在,他能混不吝的行事,年纪也大一点,不会被人糊弄,手里头还有许多的消息情报,带着胤禟去追缴亏空,这后头的差事才能办得更顺利些。
玉颜自然不担心胤禛的布局,就只一条。
她问:“皇上会下旨让贝勒爷去江南再行追缴之事么?”
玉颜很怀疑这一点。总觉得康熙想不了了之。
胤禛微微一笑:“我会让皇上下旨的。”
玉颜不怀疑胤禛的能力,只是心里悄悄的想,若果真让你再去江南追缴亏空,你就是去出公差,那你还会带着我一起去么?
若我足够想要谁是力挽狂澜的人
有人争名夺利,自然有人会勤勤恳恳的做事。
太子从南巡回来就被禁足,几乎是一整个冬天都不让他出门,所以畅春园的那稻田地,跟太子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开始的时候,都勤勤恳恳的照顾着,从南巡回来,面上是不懈怠,但实际上真正出力的,还是那些心思规矩的人。
胤禩胤禵离京去给太皇太后守陵,就连面上的功夫都不能做了。
稻田成熟的时候正是春日,没想到这一季还果真是丰收了。
胤禛跟兄弟们一道献上软糯香甜的稻米粥时,康熙心里其实是很久违的高兴的。
谁真的去种地了,谁就是做个表面功夫,康熙心里也很清楚。
当初这稻种给胤禛,又叫胤禛拿来种在畅春园里,全程所需都是胤禛跟着稻农学习改良过的。
哪怕是在南巡途中,哪怕是后来在江南办差,康熙也知道,胤禛为了这稻田没少费心思。
别人都是吃不得什么苦的,就是胤禛和胤祥两个事最尽心尽力的。
真的种出来了,这是利国利民之大好事。证明能够推广,能够增收。农人不怕辛苦,就怕的是辛苦而没有收成。
稻米粥康熙一人赐了一碗,还给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尝一尝,又赏赐给畅春园中照顾田地的所有农人。
心里对胤禛的印象又好上许多,连带着也十分欣赏年轻的老十三。
人人都得了赏赐,也没落下太子,康熙做到了面面俱到,但这赏赐里谁轻谁重,那就是康熙这个皇上说了算。
都有眼睛,各人心里也都知道,这稻米粥里头,还真是胤禛胤祥两个出的力气心思是最多的。
可经过年节里的事情,胤禛已经出尽了风头,现在又得了赏赐,难免有人心里嘀咕。
康熙用完了稻米粥,身上暖意融融,心里却并不十分放松,他问胤禛:“苏杭一带,不太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