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的溃败迅速发展成了一群人的溃败,周文军队中互相踩踏,反而造成了更多的伤亡。
周文的士兵逃跑时,下意识朝着远离两方敌军的方向跑。所以既没有迎着骑兵跑,也没有迎着章邯军队跑。
踩踏不曾波及到章邯的部下,反而那些和囚徒们厮杀的士兵受到溃败的影响,士气减弱了大半。
囚徒们抓住机会,立刻更加凶猛地反攻了过去。
他们越是凶残,反军就越是惧怕。
没一会儿这边的战线也溃败了,到处都是在逃命的周文军队。周文见势不妙,立刻率领剩下的人马朝另一侧撤退,趁着敌人还没追上,赶紧跑。
蒙恬很快发现他的动向。
所有蓝色棋子里最大的那个“将”在往某个方向移动,不要太显眼。他带着大秦精锐前来,如果还叫周文跑了,他可没脸回去见陛下。
蒙恬立即下令:
“追!”
随即又安排了一堆骑兵绕后包抄,仗着骑兵速度快的优势,先堵后路。
章邯疑惑地远眺:
“那是哪里来的队伍?”
队伍里有个目力极佳的囚徒,专门留在章邯身边替他远眺战场情况。
他很快看清楚了:
“将军!他们举着蒙字旗!是蒙氏的军队!”
章邯大惊:
“蒙氏的军队不是在边疆吗?!”
蒙家的将领在二世登基之前,就只剩下蒙恬一个了。蒙武将军已经去世,没有别人能够带兵。
这就导致关中附近并没有能举蒙氏旗帜的军队,只有上郡那边戍守长城的士兵会举这个旗。
但众所周知,蒙氏兄弟已经被戕害了。
蒙家小郎还没长大,也不可能带兵。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蒙恬的副将率兵回援关中,并未修改旗帜。
章邯回忆了一下:
“是苏角将军还是涉间将军?”
他之前去咸阳请战的时候,赵高同他提过一嘴,说要将王离、苏角和涉间从上郡调遣过来,平定外头的叛乱。
如果是王离,他作为王翦之孙,哪怕在上郡时是给蒙恬当副将的,也不可能举蒙字旗。
想到这里章邯就皱眉。
他觉得赵高那家伙有点脑残。
边陲就剩三个大将,他还要全部调走。光留下一堆大军有个屁用,没有将领调度很危险的。
虽然塞外的羌胡匈奴都被蒙将军打老实了,但蒙将军一死,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重新嚣张起来?
可惜章邯说话没用。
他极力劝说赵高至少留一个,但赵高不听。
赵高认为起义军太多,来势汹汹。边郡的大军不能调走,中原兵丁不足。那就得多来点厉害的将领,补上这个短板。
章邯直觉这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