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又道:“我门中有十二字分派起名,到你正当第十辈之小徒矣。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一个‘悟’字。便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如何?”
“孙悟空?孙悟空!”美猴王——不,此刻起,它已是孙悟空了——反复念着这个名字,只觉得无比顺口,更有一股冥冥中的契合感,仿佛这名字本就属于它!它激动得在台下连连翻了好几个跟头,才又跪伏在地,大声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孙悟空也!多谢师父赐名!多谢师父!”
至此,灵明石猴孙悟空,终于正式拜入了菩提祖师门下,成了这斜月三星洞中一名记名弟子。
洞中无岁月,寒暑不知年。孙悟空既得了姓名,安顿下来,每日里除了听祖师讲些大道玄机、道德真言,便是随着众师兄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
讲道之余,祖师常登坛开讲,阐述三乘妙法。孙悟空天性聪颖,一点就透,祖师所讲,无论多么玄奥,他都能心领神会,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然而,他那颗心,始终牢牢系在一个地方——长生之术!
这一日,祖师开讲大道,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讲到妙处,众弟子听得如痴如醉。孙悟空却再也按捺不住,在座位上抓耳挠腮,扭来扭去,终于忍不住从蒲团上一跃而起,窜到祖师法座前,扑通跪倒,连连叩:
“师父!师父!您讲的这些大道玄微,固然妙不可言!可弟子是个实诚人,就只想知道,这些法门中,可有一门能教俺老孙躲过那三灾利害,得个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的真本事?”
菩提祖师端坐云床,闻言,手中拂尘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一切的了然,脸上却故意显出不悦之色。他双目微睁,精光四射,呵斥道:“你这猢狲!我开讲大道,乃是直指本源,明心见性之途!你倒好,不学根源,只问长生!世间岂有不修心性,不悟大道,便能长生之理?如此浮躁功利,难成正果!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祖师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重锤敲在孙悟空心头。他不敢再言,只得讪讪地退回座位,抓耳挠腮,心痒难挠。然而,祖师这番看似斥责的话语,却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了他心田。他开始在听讲之余,更多地去思考祖师话语中蕴含的深意,去体悟那看似飘渺的“大道”与“根源”。
又过了些时日。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开讲大道。孙悟空在台下听得入神,手舞足蹈,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祖师慧眼如炬,早已将他那点心思看得通透。待讲罢一段,祖师目光落在孙悟空身上,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蕴含深意:
“悟空,你近前听讲。你既诚心向道,我今日便传你些防身之术,以应三灾,可愿学否?”
孙悟空一听“防身”、“应三灾”,顿时精神百倍,一个筋斗翻到祖师座前,纳头便拜:“愿意!愿意!师父教什么,弟子便学什么!”
祖师道:“我门中有‘术’、‘流’、‘静’、‘动’四门道法,皆有奥妙。术字门中,乃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流字门中,乃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中,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入定坐关之类;动字门中,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此四门,你想学哪一门?”
孙悟空听得祖师介绍,猴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学!不学!师父说的这些,听着热闹,可都不能让俺老孙长生不老!俺不学!”
祖师佯怒,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也不学,那也不学,却待怎样?”走上前,在孙悟空头上“梆梆梆”敲了三下,倒背着手,撇下众人,径自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众弟子吓得战战兢兢,皆埋怨孙悟空顶撞师父,惹得祖师生气。孙悟空却浑不在意,反而心中暗喜!他天生灵慧,已从祖师那三下戒尺、倒背手、关中门的动作中,悟出了玄机:祖师是暗示他三更时分,从后门进入,秘授真传!
当夜三更,月朗星稀。孙悟空蹑手蹑脚,绕到后门,果见那门儿半开半掩。他侧身而入,只见祖师正端坐云床之上,并未安寝,仿佛在专门等他。孙悟空倒身下拜,祖师轻叹一声:“你这猴儿,倒也有几分灵性。也罢,你我有缘,今日便传你些真本事。”
祖师遂附耳低言,口诵真诀。这口诀玄奥艰深,字字珠玑,直指变化之道与腾挪之机。孙悟空凝神静听,只觉得字字句句如同烙印般刻入脑海,一股玄妙的力量在四肢百骸中流转不息!他本就天生地养,灵根深种,此刻得了真传,更是如虎添翼!
“此乃‘地煞七十二般变化’之法,能隐能显,能大能小,可化身万物,趋吉避凶,妙用无穷。”祖师言罢,又传了他一篇口诀,“此乃‘筋斗云’之术,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一个筋斗便有十万八千里之遥,朝游北海暮苍梧,不过等闲!”
孙悟空得了这两门大神通,喜不自胜,对祖师千恩万谢。自此,他白日里依旧随众师兄听讲、洒扫,暗中却苦练七十二变与筋斗云。七十二变之法,起初生涩,变石头留尾巴,变树木留猴毛,引得暗中观察的祖师摇头失笑。但他悟性奇高,又有天生灵性加持,很快便掌握精髓,变飞禽走兽惟妙惟肖,变山石草木毫无破绽,甚至能变作一丝清风、一滴露水,神妙莫测。筋斗云更是驾轻就熟,一个念头,翻腾间已越过千山万水,快得连残影都捕捉不到。
除了这两门大神通,孙悟空也没闲着。斜月三星洞中,众师兄习练武艺的场景亦是壮观。演武场上,剑气纵横,刀光如雪,棍影重重!
一群弟子手持三尺青锋,列成剑阵,动作整齐划一,剑尖吞吐寒芒,时而如长虹贯日,时而如灵蛇吐信,剑光交织成一片森冷光网,凌厉的破空声不绝于耳。
另一侧,几位师兄舞动镔铁大刀,刀风呼啸,势大力沉,刀光过处,空气仿佛都被劈开,隐隐有风雷之声,大开大阖,尽显刚猛霸道。
还有几位师兄,手持齐眉镔铁棍,棍影翻飞,或如蛟龙出海,横扫千军;或如灵猿攀枝,点戳刁钻;棍风激荡,卷起地上落叶纷飞,舞得水泼不进!
孙悟空看得心痒难挠,也向几位相熟的师兄讨教。他天生神力,筋骨强健,悟性又高,无论刀枪剑戟,一学便会,一会便精。尤其偏爱那棍棒之术,觉得正合他跳脱灵巧的本性。他寻了一根沉甸甸的镔铁棍,日夜习练,将七十二变的身法融入其中,棍法越刁钻狠辣,变化多端,舞动起来金光缭绕,风雷相随,竟比那些习练多年的师兄还要凌厉几分!
艺成之日,孙悟空心中得意如同野草般疯长。这一日,与众师兄在洞后松林中玩耍。师兄们见他神通了得,纷纷起哄:“悟空!听闻你得了师父真传,会七十二般变化,何不显个神通,让我们开开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悟空本就按捺不住卖弄之心,闻言更是心花怒放,一口答应:“这有何难?师兄们请看!”他捻着诀,念动真言,摇身一变,竟化作一棵枝叶繁茂、苍劲挺拔的青松!扎根于地,树皮纹理清晰,松针翠绿逼真,连松脂的清香都隐隐可闻,与旁边真正的松树一般无二!
“好!”
“妙啊!果然神妙!”
众师兄拍手叫绝,喝彩连连。
这喝彩声如同美酒,让孙悟空熏熏然忘乎所以。他只顾得意,却忘了收敛变化。变回原形后,那棵被他变化的松树,依旧保持着变化时的形态,鹤立鸡群般矗立在松林之中,显得格外突兀。
恰在此时,惊动了正在静室打坐的菩提祖师!祖师慧眼如炬,神念一扫,便知根由。他眉头微蹙,面色一沉,一股无形的威压瞬间笼罩了整个后山松林!
众弟子顿感心头一窒,如同被无形的大山压住,喧嚣的喝彩声戛然而止!只见祖师身影已出现在林中,面沉如水,目光如电,直射向孙悟空!
“悟空!”祖师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为师传你道法,是让你修身养性,参悟大道!谁许你在此卖弄神通,惊扰同门,炫耀本领?修道之人,当持重守拙!似你这般轻浮跳脱,心性不定,学了本事便是惹祸的根苗!我门下岂能容你?!”
孙悟空被祖师目光一照,如同冷水浇头,瞬间从得意中清醒过来,吓得扑通跪倒:“师父息怒!弟子…弟子知错了!再也不敢了!”
祖师却似心意已决,拂袖冷然道:“休得多言!你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吧!”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雳!孙悟空如遭重击,浑身剧震,脸色煞白,连连叩,苦苦哀求:“师父!师父!弟子诚心悔过!求师父开恩,莫要赶弟子走!弟子愿受任何责罚!”
祖师背过身去,语气决绝,不留半分转圜余地:“不必多说!你我师徒缘分已尽。即刻下山,不得延误!”顿了顿,祖师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警告,如同烙印般刻入孙悟空灵魂深处:“此一去,你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若说出半个字来,我立时便知,定将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切记!切记!”
“师父——!”孙悟空悲呼一声,泪如泉涌。他知道祖师心意已决,再无挽回可能。他对着祖师背影,咚咚咚磕了九个响头,每一个都沉重无比。然后,他默默起身,抹去眼泪,最后望了一眼这生活了不知多少岁月的仙家洞府,望了一眼那些朝夕相处的师兄,望了一眼祖师那决绝的背影。眼中悲伤褪去,渐渐被一种复杂的、带着倔强与迷茫的神色取代。
他不再犹豫,走到洞外空旷处。深吸一口气,花果山的景象在脑海中清晰浮现。他捻着诀,念动真言,将身一纵!
呼——!
一道金色流光冲天而起,瞬间撕裂了灵台方寸山上空的云层!一个筋斗翻过,脚下那仙山福地、三星洞府已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化作微不可见的一个小点。劲风扑面,吹散了孙悟空脸上的泪痕,也吹动了他一身金毛猎猎飞舞。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孙悟空归心似箭,筋斗云快如流星。下方山河大地飞倒退,城镇乡村、江河湖海在他眼中不过是一闪而过的斑斓色块。不过顿饭功夫,东胜神洲那熟悉的轮廓已遥遥在望,浩瀚东海之上,那座如同擎天玉柱般的花果仙山,已清晰地映入他那双赤金火眼之中!
“孩儿们!俺老孙回来了!”孙悟空按落云头,心中那被驱逐的悲伤已被归家的狂喜与即将传授长生的豪情所取代。他驾着云,如同一道金色的闪电,直直射向那轰鸣作响、飞珠溅玉的水帘洞瀑布!
喜欢洪荒:洪荒演义请大家收藏:dududu洪荒:洪荒演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