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诗词一万首 > 第369章 谢庄月赋(第2页)

第369章 谢庄月赋(第2页)

-解析:王粲以谦辞回应,称自己是东方边地的孤陋之人,在山林中长大。这不仅是古人常用的自谦之语,也暗示了他质朴的出身与经历,为后文他对月的感悟与描绘做铺垫,表明他虽出身平凡,但有对自然与情感敏锐的感知。

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解析:王粲从哲学层面阐述日月的属性。“沈潜既义”指地属阴而能含藏万物合于义理,“高明既经”说天属阳而能光明普照合于常道,“日以阳德”表明太阳具有阳刚的德性,“月以阴灵”指出月亮具有阴柔的灵性。这种对日月属性的论述,为下文对月的具体描写与赞美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对月的描绘更具深度与内涵。

o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

-解析:运用神话传说,“擅扶光于东沼”提及羲和在东方的汤谷驾驭太阳升起,“嗣若英于西冥”说的是月亮在西方的昧谷继日而出。通过引用这两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日月交替运行的规律,增添了神秘浪漫色彩,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诗意想象。

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解析:继续融入神话元素,“玄兔”指代月亮中的玉兔,传说玉兔在月中捣药;“素娥”即嫦娥,因偷吃仙药奔月。此句描绘出一幅奇幻的天庭画面,月亮带着玉兔来到天帝的台榭,嫦娥也聚集在天帝后宫,使月的形象更加生动且富有神话色彩。

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

-解析:从月相变化阐述其蕴含的哲理。“朒脁警阙”,月初的缺月(朒)和月末的残月(朓)警示人们要意识到事物有缺漏不足;“朏魄示冲”,初出的新月(朏)和满月(魄)显示着谦虚的品德。“顺辰通烛”表明月亮顺着十二辰的次序运行,普遍地照耀大地;“从星泽风”指月亮遇到箕星就会起风,遇到毕星就会下雨,体现了古人对月相变化与自然现象关系的认知,赋予月亮自然规律与道德启示的双重意义。

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解析:列举历史传说,相传月亮的光辉照耀,使吴国帝业昌盛;月亮的精华润泽,让汉朝道统和顺。此句通过将月与历史上的兴盛联系起来,表明月亮不仅在自然与神话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文化中也被视为一种祥瑞,影响着国家的兴衰,进一步丰富了月的象征意义。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解析:描绘秋夜之景,“气霁地表”,地面雾气消散;“云敛天末”,天边云彩聚集。“洞庭始波”,洞庭湖开始泛起波浪;“木叶微脱”,树叶微微飘落。从地面到天空,从湖泊到树木,多角度勾勒出一幅秋意渐浓、略带萧瑟的画面,营造出清冷、悠远的氛围,为下文情感抒做铺垫。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解析:继续渲染秋景,“菊散芳于山椒”,菊花在山顶散芬芳,从嗅觉角度增添画面美感;“雁流哀于江濑”,大雁在江滩上出哀鸣,从听觉角度强化了秋景的凄凉之感,进一步烘托出哀伤、惆怅的情绪。

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解析:着重描写月亮升起与月光洒落的情景。“升清质之悠悠”,明月缓缓升起,“清质”突出月亮的纯净、皎洁;“降澄辉之蔼蔼”,柔和的月光如蔼蔼轻云般洒下,生动地描绘出月光的轻柔、朦胧,将月夜的静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只雪凝,圆灵水镜

-解析:从侧面烘托月光之美。“列宿掩缛”,群星的光芒被月光掩盖,失去了原本的繁丽;“长河韬映”,银河也隐藏起光辉。“柔只雪凝”,大地像雪一样洁白,“柔只”指大地;“圆灵水镜”,天空如镜子般明亮,“圆灵”指天空。通过描绘在月光照耀下,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染上银白光辉,突出月光的明亮与皎洁,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连观霜缟,周除冰净

-解析:具体描写月光下的建筑。“连观霜缟”,连绵的宫殿楼阁如同霜一样洁白;“周除冰净”,周围的台阶像冰一样洁净。以霜和冰来比喻月光下建筑的洁白与纯净,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也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暗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清冷。

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

-解析:描写君王在月夜下的行为转变。“厌晨欢,乐宵宴”,君王厌倦了白天的欢乐,而喜爱夜晚的宴乐,反映出月夜独特的魅力对君王的吸引。“收妙舞,弛清县”,停止美妙的舞蹈,撤去悬挂的钟磬,表明在这静谧的月夜,喧闹的娱乐活动已不合时宜,月夜更适合宁静的情感体验。

o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解析:进一步描述君王的举动。“去烛房,即月殿”,离开点着蜡烛的房间,来到月光照耀的殿堂,体现出对月光的亲近与喜爱。“芳酒登,鸣琴荐”,献上芳香的美酒,进献动听的琴曲,展现出在月下宴乐的场景,营造出一种优雅、闲适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毕竟欢乐中夹杂着对时光、人生的感慨。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

-解析:场景转换,描绘在这凉夜中,“凉夜自凄”点明夜晚的凄凉之感。“风篁成韵”,风吹竹林形成自然的音韵,增添了清幽氛围。“亲懿莫从”,亲朋好友不能相随,“羇孤递进”,孤独的旅人接连到来,表达出在这美好的月夜,人们却面临着孤独的境遇,强化了哀伤、孤独的情感。

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解析:从听觉角度强化孤独氛围。“聆皋禽之夕闻”,聆听夜晚鹤在水边的叫声,“皋禽”指鹤;“听朔管之秋引”,听着北方笛子吹奏出的秋天曲调。鹤鸣与笛声在凉夜中更添凄凉,引人们内心的惆怅与思念,进一步渲染出悲伤的情绪。

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

-解析:人们在这种情境下弹奏音乐。“弦桐练响”,弹奏起琴,“弦桐”指琴;“音容选和”,选择和谐的音调节奏。“徘徊房露,惆怅阳阿”,演奏《房露》《阳阿》等曲子,曲调悠扬,充满哀怨惆怅,借音乐抒内心的情感,将孤独、惆怅之情融入旋律之中。

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

-解析:音乐声使周围环境都为之改变,“声林虚籁”,树林中的风声因琴声而停止,“沦池灭波”,池塘里的波浪也因音乐而平息。此时,人们情思郁结,“情纡轸其何托”,不知该向何处寄托,只能“愬皓月而长歌”,对着皎洁的月亮长歌,将内心无法排解的情感诉诸于歌,借月亮抒深沉的哀怨。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解析:歌中的词句,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美人迈兮音尘阙”,心爱的人远在他乡,音信隔绝;“隔千里兮共明月”,虽然相隔千里,却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以明月为纽带,将相隔甚远的人联系起来,体现出思念之情的深沉与无奈,也反映出在古代交通与通讯不便的情况下,人们借月寄托相思的普遍情感。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解析:歌中继续抒感慨,“临风叹兮将焉歇”,临风叹息,不知这种叹息何时才能停止,表达出忧愁的无尽。“川路长兮不可越”,路途遥远,山川阻隔,难以跨越,进一步强调了与思念之人难以相见的无奈,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