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
赏析:
王融的《临高台》以细腻笔触描绘登台所见之景,借景抒情,营造出悠远意境,展现诗人丰富内心世界,艺术特色鲜明。
一、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情因景生
登台起兴:“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开篇点明游人(诗人自指)为骋目远望而登上高台。“欲骋望”流露出对远方的向往与探寻之心,这种情感为全诗奠定基调。登台之举如同打开情感与景致的大门,引领读者一同开启观景之旅。
四季花卉寄情:“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诗人描绘井莲盛夏吐蕊、窗桂金秋绽放之景。莲与桂不仅是自然花卉,更具象征意味。莲花高洁,桂花素雅,分别代表不同季节美好,暗示时光流转。诗人借花卉不同时令开放,感慨时光变迁,蕴含对生命流逝、美好事物短暂的淡淡惆怅,情融于景,自然巧妙。
花鸟动态含情:“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花飞低却不入,似有疏离之感;鸟飞散又远来,饱含眷恋之意。花与鸟的动态,被诗人赋予人情,暗示内心复杂情感,或许是对美好事物难以把握的无奈,又或是对远方事物既期待又疏离的矛盾,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云栋月影传情:“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诗人将目光转向高耸入云的楼宇及月下影子,月亮在云中穿梭,与云影徘徊。此景营造出宁静悠远氛围,云栋、月影相互映衬,诗人置身其中,物我交融。“徘徊”一词,既写月与云影姿态,又暗示诗人内心思绪如云朵般飘荡,对时光、人生的思索在这静谧之景中蔓延,情感与景致达到高度统一。
二、结构精巧:层次分明,布局有序
由行至景:诗歌开篇写“积步上高台”,从游人行动入手,为下文写景做铺垫。登上高台后,依次描绘井莲、窗桂、飞花、散鸟、云栋、月影等景致,由近及远、由动到静,层次清晰地展开画面,引导读者视线逐步移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跟随诗人一同观景。
时空交织:时间上,“当夏”“逐秋”点明季节变换,展现时光流逝;空间上,从近处井莲、窗桂到远处飞花、散鸟,再到更远处云栋与天空中月亮,空间不断拓展。时空交织,使诗歌内容丰富,意境开阔,既呈现不同时空自然景象,又深化对时光与生命的思考。
三、意象运用:丰富多元,意蕴深刻
自然意象群:诗中运用诸多自然意象,如莲、桂、花、鸟、云、月等,构成丰富自然景观。这些意象各具特点与文化内涵,莲桂象征美好高洁,花飞、鸟散增添灵动与变化,云月营造宁静悠远氛围。它们相互组合映衬,丰富诗歌意境,为诗人情感表达提供广阔空间。
意象的动态与静态结合:“花飞”“鸟散”“月徘徊”等为动态意象,赋予画面活力;“井莲”“窗桂”“云栋影”为静态意象,提供稳定背景。动静结合,使诗歌画面生动鲜活,富有节奏感,强化读者对场景感受,也暗示诗人内心动静交织的情感状态。
……
解析: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字词解析:“游人”指诗人自己,“骋望”意思是极目远望,“积步”即一步步累积行走。
-内容与作用:此句直接阐述诗人内心渴望极目远眺,进而通过一步步登上高台来实现这一愿望。开篇点题,“临高台”的缘由清晰呈现,为下文所描绘的高台所见之景做铺垫,同时传达出诗人对远方的探寻欲望,引读者的好奇心。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