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嫡子侍皇太子释奠宴
任昉
在昔归运,阻乱弘多。
夷山制宇,荡海为家。
风云改族,日月增华。
钦圣兹远,怀道兹冲。
践言动俗,果行移风。
进往一篑,启或三蒙。
冰实因水,金亦在镕。
惟神知化,在物立言。
乐正雅颂,咸被后昆。
告奠明祀,观道圣门。
日月不息,师表常尊。
……
赏析:
《为王嫡子侍皇太子释奠宴》是任昉创作的一诗,旨在为特定场合——王嫡子陪侍皇太子举行释奠宴而作。这类诗歌往往带有应制色彩,需契合庄重严肃的氛围,并传达特定的文化、政治意涵。
一、追昔抚今,彰显时代变迁
在昔归运,阻乱弘多:开篇便回溯往昔,指出过去时运乖蹇,遭遇诸多艰难险阻与祸乱。“弘多”二字强调祸乱之多,让读者感受到往昔局势的动荡不安,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夷山制宇,荡海为家:进一步描绘往昔困境,人们被迫在削平的山上建造屋宇,以动荡的大海为家,形象地展现出当时生存环境的恶劣与人们生活的颠沛流离。
风云改族,日月增华:笔锋陡然一转,局势生巨大变化,风云变幻使得家族命运改变,如同日月增添光辉。此处暗示了时代由乱入治,家族或国家迎来新的繁荣昌盛,表达对当下太平盛世的歌颂。
二、盛赞品德,强调教育意义
钦圣兹远,怀道兹冲:称赞皇太子对圣人之道钦仰久远,心怀大道且谦虚淡泊。“钦圣”“怀道”体现其对圣道的尊崇与追求,“兹远”“兹冲”突出其坚持与谦逊品质,为众人树立道德榜样。
践言动俗,果行移风:表明皇太子践行诺言,其行为足以震动世俗,果敢行动能够改变风气。强调其以身作则的影响力,通过自身言行对社会风气产生积极引导,突出其作为储君的担当与表率作用。
进往一篑,启或三蒙:运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典故,鼓励在追求学问和道德修养上要坚持不懈,哪怕只差一筐土也不能放弃;“启或三蒙”则表示启蒙昧之人,体现皇太子对教育、启迪他人的重视,突出教育的重要性与持续性。
冰实因水,金亦在镕:以“冰源于水而寒于水”及金属在熔炉中冶炼才能成器为喻,说明人的成长与进步需要不断学习与磨砺。暗示皇太子虽已具备优秀品质,但仍需持续提升自我,同时也鼓励其他人通过努力实现自我成长。
三、文化传承,强调释奠意义
惟神知化,在物立言:指出只有神明能知晓万物变化,而人通过对事物观察思考来树立言论学说,强调文化知识的产生与传承。表明释奠宴所蕴含的文化传承意义,即通过祭祀先圣,传承和弘扬知识与智慧。
乐正雅颂,咸被后昆:说明通过释奠礼,能使乐教恢复正统,雅颂等文化得以传承,恩泽后世子孙。强调文化传承对后世影响深远,体现释奠礼在文化延续方面的重要作用。
告奠明祀,观道圣门:直接点明此次释奠宴庄重祭祀先圣,众人在圣人门下观习大道。突出释奠宴核心目的是祭祀与学习圣人之道,体现对圣人及文化传统敬重。
四、尊师重道,点明永恒主题
“日月不息,师表常尊”:以日月永恒运转不息作比,强调对先圣及师长的尊崇应如同日月运行般永不停止。表明尊师重道是永恒不变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持对知识、对师长的敬重。
五、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诗歌从回顾往昔艰难,到描述当下繁荣及对皇太子品德才能称赞,再到强调释奠礼文化意义与尊师重道主题,层层递进,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用典精当:运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典故,简洁而深刻地表达观点,丰富诗歌文化内涵,使诗歌更具说服力与表现力,同时展现作者深厚文学素养。
语言庄重:作为应制诗,语言风格庄重典雅,符合释奠宴庄重场合,用词精准恰当,体现宫廷诗歌严肃性与规范性。
……
解析:
在昔归运,阻乱弘多
-解析:“在昔”明确时间指向过去,“归运”可理解为往昔的时运。“阻乱弘多”表明过去的时运充满了阻碍与祸乱,“弘多”强调了这种艰难状况的程度之深。此句开篇便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往昔艰难动荡的氛围,与后文所展现的当下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了历经艰难后迎来转变的意味。
夷山制宇,荡海为家
-解析:“夷山”指削平山头,“制宇”即建造屋宇,描绘出人们在艰难环境下,不得不于山中艰难营建居所的场景。“荡海为家”则进一步强调生活的漂泊不定,以动荡的大海作为“家”的依托,形象地刻画了往昔人们居无定所、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生存状态,加深了对过去艰难情境的渲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风云改族,日月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