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三国]穿越后成为明君预备役 > 140150(第4页)

140150(第4页)

所以主公,他们可以靠努力种田将功折罪吗?

可怜巴巴。jpg

荀晔捂着心口,庆幸今天中午没吃太饱下午也没来得及加餐,不然非得当场吐出来不可,“徐将军,有没有人说过你不适合做这种忸怩的动作?”

五大三粗的徐和瞬间蔫儿了下去,“这是实在没办法了啊主公。”

他们不是外面那些只有青壮年的野黄巾,他们是带着男女老少一起行动的黄巾。家眷有条件安心种田很好,他们这些青壮年留下种田也很好,但是人都是贪心的,当兵打仗赚军功明显比种田有前途,他们也得为将来考虑。

管亥也是黄巾军的贼头子,凭什么他能当兵训练不用种田?

徐和在心里咬手绢儿,不过羡慕归羡慕,具体什么原因他也能猜到。

管亥手底下那支黄巾贼本来就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走投无路不得不落草为寇,人家是有官方背景只是披了层黄巾贼的皮,出身不同待遇比他们好很正常。

——主公啊,外面战事正酣,徐州正是需要大量兵力的时候,他们这些黄巾出身的弟兄吃了主公的粮就是主公的人,主公让他们往东他们绝不往西,主公让他们捉狗他们绝不撵鸡,就给他们个改邪归正的机会吧!

——他们好歹有两万多青壮,就算没主公身边的亲兵能打也不是一点本事都没有,让他们去打仗真的比留在后方种田划算啊主公!

——主公啊!主公!

荀老板的表情逐渐空白,等底下嚎啕假哭的徐某人嚎完才两眼无神的敲定他接下来的命运,“徐和,光天化日之下扰乱公堂,刑期加半年。”

和刚才经历的魔鬼场面相比,区区半年的刑期真是便宜他了。

徐和:???

徐和:!!!

徐将军立刻从地上爬起来,眨个眼的功夫已经恢复如常,好像刚才那个大白天发神经的不是他一样,“主公,属下知错了。”

荀晔冷笑一声,“知道错了,但是不改,对吗?”

“属下一定改。”兄弟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事已至此徐和赶紧把背后给他出主意的老大供出来,解释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次卑微认错,“主公,我等也是立功心切,今后再不会此等做派。”

“念在你是初犯,这次可以网开一面。”荀晔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腕,“但是如果屯田大营军心不稳,本将军唯你是问。”

徐和应了一声,偷鸡不成蚀把米显得更蔫儿了。

好在荀老板不是铁石心肠的人,要当好老板就得熟练掌握打一棒子给颗枣的技能。

简单点说就是,敲打完还得画大饼,免得真把屯田大营的心气儿给敲打没了。

两炷香的话疗之后,欲哭无泪的徐将军找回信念恢复昂扬斗志,以比来时更加英武的模样返回屯田大营。

两年的劳改期是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乱世也没那么容易消停,徐州算什么?大汉那么大,两年后他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第143章牛牛蹚浑水

*

这年头叛乱哗变是家常便饭,再强大的军队也怕营啸失控,将士的心理状态需要时刻关注。

荀晔揉揉脑袋,打发走徐和后开始反思最近哪儿做的不好。

忙起来就是容易有疏漏,竟然忘了屯田大营的定期心理疏导。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大部分人在经历过灾荒后都能被安稳的耕种生活吸引住,但还有小部分天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用得好是悍勇强兵用不好就是定时炸弹。

这次是徐和听了张饶的馊主意主动找上门,万一下次有小心思的不是所有事情都写在脸上的憨憨而是心机深沉之辈,两万人的大营能被忽悠走一万五。

这算什么?不幸中的万幸?

他的运气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不能每次都靠问题主动,也不能指望他每次都能及时出现,让他想想、额、好像不用想,身边就有个现成的全能秘书来扛事儿。

——子瑜子瑜,呼叫诸葛子瑜。

话说“怀瑾握瑜”的人气真高啊,名“瑾”字“X瑜”,名“瑜”字“X瑾”。得亏身边现在只有一个周瑜一个诸葛瑾,再来几个瑾瑜还真不好分。

荀小将军放空心思感慨了一会儿,等诸葛秘书过来立刻恢复如常。

子瑜跟他不久还不清楚他们军中的配置,正好趁此机会熟悉熟悉。

擅长人际交往的人才不多见,子瑜就是他们全村的希望。

才不是因为他没空亲自去找人唠嗑。

他知道唠嗑很耽误时间,往往不知不觉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就过去了,但是唠嗑真的很解压。

每日一次质问上天为什么不能给人类分身术的能力,他要是能变成两个他不就可以一边扛着高压干活一边找人唠嗑解压了吗?

怪天怪地怪一切,反正不是他的问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将士。将士出征在外会惦记家里,后方百姓能安稳过日子才能让他们安心征战。”荀小将军拍拍诸葛秘书的肩膀,老气横秋的传授经验,“因为百姓容易被有心之人带偏,所以官署更得让百姓知道官吏整日忙碌是为了什么,只有让百姓发自内心的信任才能在动乱中立于不败之地。”

诸葛瑾乖乖听完,然后郑重其事的点头应道,“主公说的对。”

人心向背定成败,民间百姓的情况一刻也不能轻忽。

士人中多有能言善辩之辈,正好接下来城里要举行考试来选拔官吏,他会格外留心挑选脾气好看上去亲善可以和百姓深入交流的年轻人。

“说的跟已经七老八十了似的,你自己才多大?”荀晔笑道,“走,去书院看看。”

年前已经放出消息说要凭考试来选拔官吏,青州各城的城门也都贴着告示,几个月的时间足够让绝大部分青州百姓知道官署要干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