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竟然没被吓跑,敬他是条汉子。
完全不觉得自个儿有问题的吕大将军抱怨道,“那家伙来临淄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一天天的也不出门,说话说不两句就关门谢客,我都没对他闭门不见他还拿起乔了。”
荀晔顿了一下,努力不让自己笑出来,“无妨,明天让他来见我。”
虽然他没见到文绉绉的吕大将军是什么样,但是可以确定张燕闭门不出不是一个人的责任。
这会儿只有吕大将军在他跟前自然是帮亲不帮理,如果俩人都在就算了,估计到时候根本不用他评理,俩人说开之后自己就能打的血渍呼啦。
第155章此彧非彼虞
*
清晨时分,凉意尚存。
来到临淄城好几天终于等到正主的张燕穿好盔甲收拾妥当,雄赳赳气昂昂来到州牧府邸的会客厅,目不斜视虎步生风,只当旁边凶神恶煞的吕大将军不存在。
他这些天受到的折磨已经够多了,不想再看辣眼睛的东西折磨自己的眼睛。
稀奇古怪的吕奉先不行,恢复正常的吕奉先也不行。
只要是吕奉先就不行!
张燕对吕布视而不见,吕布看张燕也是哪哪儿都不顺眼。
见过嚣张的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他去别人家地盘做客都知道好声好气的和主家说话,这家伙还不如他。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1】
嗨呀,他和世家子共事久了能“不扶而直”,和没学问的贼头子不一样。
吕大将军这两年没少被劝学,他应付劝学的策略就是把《荀子》中的《劝学》篇死记硬背下来。
问就是学了,问就是在努力。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他早已不是昔日阿布。
主位之上,荀晔看看摇头晃脑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吕大将军,默默选择和客人一起无视他。
不要试图跟上吕大将军的脑回路,因为永远跟不上。
张燕已经被他们吕大将军折腾了好几天,看在前些天的磨难的份儿上,他就不再往上加难度了。
荀小将军正经八百的招呼客人坐下,先礼貌的寒暄几句,然后直接说正事儿。
张将军之前的态度很明确,宁肯跟着公孙瓒饿肚子都不愿意和部众一起去并州讨生活,可见倔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动。这次大老远来临淄应该也不是来表忠心,他们先谈正事然后再说其他。
不着急不着急,他劝降过很多贼首,经验丰富着呢。
张燕经过几天的折磨已经心如止水,这会儿也没心情说别的有的没的,只想把正事儿办完扭头走人。
正事1:替沮授询问科考的细节。
正事2:替公孙瓒打探幽州接下来要何去何从。
爷爷个腿儿!一件他自己的事儿都没有!
张将军越想越气,但是还不能说什么,因为明面上的两件事不光和沮授公孙瓒有关,还有关系着他们所有人的后半辈子。
冷静,淡定,来都来了多想无益,把正经事情办完最重要。
能逼着朝廷低头的贼头子都不是一般人,张燕更是其中翘楚,没有辣眼睛的人形物体在旁边捣乱谈话时颇有独当一面的大将之风。
“末将此次前来乃奉沮治中之命请教如何选官取士。”
简单点说就是,青州这边科考取士声势浩大,冀州不光没有差事的士子蜂拥而来,连已有差事的官吏也被诱惑的往青州跑。冀州官署实在扛不住这个流失量,所以让他过来问问考试的具体流程。
活多人少,那边也需要尽快提拔人才来应急。
荀晔:……
继袁术疯了之后,沮授也疯了吗?
还是说,冀州的世家觉得由他们来主持科举好过之后强行被庶族挤占为官名额?
好在哪儿?明面上没那么丢人?
袁绍死后冀州本地世族没有受到太大损失,沮授等人能趁机将袁绍带去的豫州士人排挤出冀州官场就说明他们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安分。
他们来主持科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科举取士实际上悄悄定下录取名单?
荀晔想了想,觉得不太可能。
以沮授等人的谨慎老练就算想搞事也不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做的那么明显,至少不会在第一次安排考试的时候就把名额全部占用。
与其担心冀州效仿青州推行科举会出乱子,不如担心扬州袁术那边。
沮授办事知道轻重,袁术就不一定了。
他有预感,袁术那边的考试绝对会漏洞百出。
画虎不成反类,结果就是损了夫人又折兵。
就算最开始漏洞没那么多,在某些间谍细作的推动下也会越来越多,毕竟不能真让袁术靠科举来招揽民心。
倒是冀州这边,或许真能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