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 > 第222章 女子知医(第1页)

第222章 女子知医(第1页)

五更鼓刚过,油灯次第亮起,女医学堂次开课。

“今日讲月事与冲任二脉。”

陶燕秋轻叩案上的铜人模型,女弟子们立刻挺直腰背。

“《内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陶燕秋指尖顺着铜人小腹划过,“这冲任二脉,好比……”

她忽然从药囊取出两个琉璃瓶,里面分别装着淡黄与朱红的粉末,“好比这天阳粉与地阴散。”

弟子们伸长脖子。只见她将两种粉末交替倒入盘中,形成规律的波浪纹:“天阳主升,地阴主降,二者交替循环,便如月事盈亏。”

这实则是王镜传授的比喻,用可视化的方式解释“激素”变化。

“若天阳地阴失调,便生经痛、闭经之症。”

继而,她取出几十个陶土小人,“这是按丞相教的法子烧制的胎孕模型,能拆解细细查看。”

陶土小人腹部可打开,里面竟藏着个拇指大的胎儿模型,还能看到细细的红色丝线模拟血脉。

陶燕秋转动胎儿模型,继续讲解道:“怀胎十月,每三十日为一候。头三月精血凝聚,慎用虎狼之药;中三月胎元稳固,可施针灸;末三月……”

后排突然站起个少女,“师长,我娘说孕妇吃兔肉会唇裂,可是真的?”

满堂低笑中,陶燕秋不慌不忙道:“此乃无稽之谈。反是贫苦妇人吃不起肉,精血不足才易产畸胎。”

她忽然向门外招手,两个药童立刻抬进口冒着热气的大陶瓮,“今日厨下煮了肝枣粥,诸位课后都饮一碗。”

药食同源,女医学堂的膳食都加了当归、枸杞等温补之物,最是滋补气血。

午后实操课上,陶燕秋演示起了难产手法。她让两个弟子平举图纸,上面画着各种胎位图:“枕后位当用转胎手,先寻至会阴……”

“处理横位胎时,可先令产妇膝胸而卧,按住腹部推转施力,成功率能增三成。”

满堂寂静。女弟子们瞪大眼睛,疯狂地汲取着知识。陶燕秋见众人一心向学,又讲了止血针法与辨淫疮之法。

弟子们听得越来越认真,讲课途中,陶燕秋望着这些专注的年轻面孔。她们中有人可能将来会成为女医博士,可能有人要回乡开设女医馆,可能还有人或许能写出女科专着……

未来是属于她们的。

……

女医学堂日益兴旺,业务逐渐拓展,不仅专注于女弟子的日常授课,还定期举办女医讲坛,面向广大女性普及健康知识。

正所谓“女子当知医,方能自保其身”,这一理念成为了女医讲坛的核心宗旨。

午后,翊京城南一座幽静的院落里,门窗大开,轻柔的纱帘随风轻摆,既通风又遮阳。院内整齐摆放着数十张矮凳,早已座无虚席。来听讲的女性形形色色,有衣着华丽的世家夫人,也有穿着朴素的市井妇人,还有几位在母亲或乳母陪伴下、尚未出阁的少女,她们安静地坐在角落,眼神中满是期待。

这是“女医讲坛”的场讲座,主讲人是新晋太医署女医官陶燕秋。她并未身着官服,而是一袭素雅襦裙,银簪挽,药囊悬于腰间,站在矮案前,案上陈列着木雕女子躯干模型、几包药材和一卷展开的《妇人明堂图》等教具,一切准备就绪。

陶燕秋声音清亮,开场道:“诸位夫人、娘子,今日我要讲的,是女子一生至关重要的三件大事——月事、胎孕、产育。”

此话一出,席间几位年长妇人微微皱眉,似乎觉得话题过于直白。但更多的女子却不自觉挺直了脊背,目光热切地看向陶燕秋,满是求知的渴望。

陶燕秋不慌不忙,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她拿出一卷白纸,上面详细绘着女子从幼童到成年的身形变化图,讲解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长;二七天癸至,月事始下。自此之后,身子便与幼时不同。”

说着,她注意到席间最年幼的女孩,约莫十二三岁,圆脸杏眼,正紧张地攥着衣角。

“小娘子,你最近是否感觉胸前胀痛,或者现亵衣上有淡淡的血丝?”

女孩瞬间涨红了脸,犹豫片刻后,轻轻点了点头。

陶燕秋温声安慰道:“莫怕,此乃天癸将至之兆,是身子在告诉你,你长大了。”

她从药囊中取出一个小瓷瓶:“若胀痛难忍,可取少许薄荷膏轻揉,三日即缓。”

接着,陶燕秋继续深入:“《内经》有言,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然则,何谓常?何谓变?”

“血色鲜红,量适中,三日渐止,此为常;若色如淡茶,量少断续,则为气血不足,当服当归补血汤;若色紫黑,夹块而下,小腹冷痛,则为寒凝血瘀,需艾灸关元穴……”席间一位少女怯生生举手:“医师……我阿姊说,月事期间不可沐浴,否则会得血痨,可是真的?”

陶燕秋摇头:“荒谬。月事时更需洁净,只需避冷水,用温汤沐浴,反能通络止痛。”

又有一位年轻娘子急切地举手:“陶医师,我每月皆痛如刀绞,家中乳母却说女子皆如此,忍忍便罢,可是真的?”陶燕秋再次摇头否定:“当然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取出一包药材,“当归、川芎、香附,此三味配成调经散,于经前五日服用,可缓七八分痛楚。”

她顿了顿,又正色道,“女子之苦,非天生该受,莫要因旁人一句忍忍,误了自身。”

这番话触动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几位妇人悄悄抹起了眼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