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念像是没察觉到这略显“尴尬”的氛围,依旧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虽然看不清,但林涂悠觉得,此刻的贺知念大概是在笑着的,但至于为什么笑,她也不知道。
趁这份“尴尬”还没有无限滋长发展成另一种“暧昧”的氛围,荧幕处传来的声音终于把林涂悠解救了出来。
电影开播了。
熟悉的片头、熟悉的画面、熟悉的情节、熟悉的人……
林涂悠对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甚至一个片段还没有播完,她的脑海里就已经自动浮现出下一部分的台词。
有人觉得,林涂悠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几乎可以说是看着这部电影一步一步成型的,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看呢?
林涂悠对此不置可否。
其实当一个作品被完成、被搬上荧幕之后,它就已经脱离了导演的掌控,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了。
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作品都不只是属于某个人的。
即使是它的创作者之一的林涂悠,在每一次观看时也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好的故事是要经得起反复观看,是要能在无数遍研究后仍能在其中发现新的细节的。
在一次一次地观赏过程中,林涂悠不只是在弥补遗憾,也是在不断地自我成长。
如果让林涂悠再拍一遍《失语》的话,她大概会拍出一个和现在这一版不一样的新电影出来。
可人生总是要有一些遗憾的,林涂悠愿意接受这种“不完美”。
林涂悠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电影的时候,手边却忽然擦过一抹温热,她下意识转头看了一眼,瞥见的是贺知念沐着斑斓光影的侧脸。
他的注意力似乎全都在荧幕上
,没有发现林涂悠的目光。
明明灯光很昏暗,但林涂悠分明地看见了——贺知念哭了。
那一道泪痕尚未干涸,在光影的映照下闪着细碎的光。
他的眼角微微下垂,那一抹淡淡的忧伤如云雾一般凝在眉间。
林涂悠不知道是哪一个部分“震撼、感动”了他。
演员们向来比一般人的情感更加细腻,容易产生共鸣,那么作为天才的贺知念,又拥有着怎样的一个情感世界呢?
他是在为故事中的人物而悲泣,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林涂悠回过头,思绪却已经被拉远,无法再回到电影当中了。
她总觉得,好像刚刚她所看到的那个不是时常挂着笑容、而是周身总是萦绕着一股挥散不去的忧郁的贺知念才是真正的他。
在这个圈子里,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假面,贺知念也不例外。
只是……
林涂悠有些担忧。
贺知念这悲伤的“底色”会不会就是让他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
他的结局能被改变吗?
思绪再次回笼,电影院的大屏幕上刚好播放着徐安小时候的回忆。
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和充满“危险”的校园,让徐安失去了呐喊的勇气,那么贺知念呢?
他又从这个角色中得到了那些共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