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话实在大度得很,皇帝笑笑道:“十四还那么小,谁知道他长大后会不会改变主意?”
&esp;&esp;“再就是以后未必还有战事,他就算也是将才也未必能用上了。”
&esp;&esp;大阿哥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以后的事来,他心知以后还是会有战事,到时候就是十四阿哥上场的机会了。
&esp;&esp;不过那么久之后的事,如今说来也没什么用。
&esp;&esp;他经历过这场战争,比起皇帝更是立刻察觉到哪里有敌军在,叫皇帝很是惊喜。
&esp;&esp;这场仗也比之前打的时间短了很多,很快就班师回朝了。
&esp;&esp;只是噶尔丹没能一次打服,人跟泥鳅一样不好抓住。
&esp;&esp;大阿哥哪怕经历过一回,也不知道噶尔丹藏在哪个犄角地方。
&esp;&esp;不过他也乐得不用再回去尚书房读书,还能在战场上发挥余热,心里怪高兴的。
&esp;&esp;明珠苦等好几年,发现大阿哥压根没有改变主意,甚至班师回朝后还不爱见人。
&esp;&esp;原本以为大阿哥出宫建府后,他们两人容易见面。
&esp;&esp;哪里想到大阿哥闭门不见客,只在家里造孩子带孩子逗孩子,把明珠都整无语了。
&esp;&esp;他这副爱家好男人的形象,得了战功也没有骄傲自满到处闹事,反倒得了皇帝和大臣的赞赏。
&esp;&esp;朝臣们原本还担心大阿哥这战功赫赫,回来要跟太子打擂台,这朝堂就别想清净了。
&esp;&esp;谁能想到大阿哥似乎真的长大变沉稳了,还知道收敛,不会跟以前那样冲动行事,反倒清楚要低调做人,也不再跟太子对着干。
&esp;&esp;太子就更不一样了,皇帝打仗的时候他和三阿哥、四阿哥一起监国,直接把事情都扔给两个弟弟。
&esp;&esp;他则是陪着皇太后继续念佛抄佛经,朝臣都担心太子这是准备出家了。
&esp;&esp;太子还真有这个想法,如果他执意要出家,说不准还能离开京城,当个云游四方的和尚,倒是很自在。
&esp;&esp;毕竟他从出生开始就在这紫禁城里,一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陪着皇阿玛三次南巡。
&esp;&esp;他们却也只在京城周边,天津和山东附近转了一圈就回来了。
&esp;&esp;之后因为废太子的缘故,在府里被圈进到死,这个世界他还没能明明白白看清楚。
&esp;&esp;江山那么大,太子能看见的只有冰山一小角了。
&esp;&esp;不管皇阿玛能不能接受,反正太子厌倦了之前每天必须跟储君一样的人生。
&esp;&esp;足足几十年一样的日子,他是不想过了,决心这辈子摆烂到底。
&esp;&esp;皇帝回来后得知太子监国却偷懒,确实不大高兴。
&esp;&esp;但是三阿哥和四阿哥的监国却把事情安排得很好,都没有太子需要收拾烂摊子的机会。
&esp;&esp;兴许太子相信两个弟弟能办妥,索性就偷懒了。
&esp;&esp;皇帝从小把太子带大,自然能第一时间察觉到这个他最疼爱的儿子那些巨大的变化。
&esp;&esp;太子不再逼着自己上进,变得懒洋洋的,脸上的笑容却比以前要多。
&esp;&esp;皇帝一时纠结起来,他既想太子过得好,却也想太子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
&esp;&esp;皇太后跟太子最近相处亲近了许多,也看出点苗头来了。
&esp;&esp;她私下跟皇帝谈谈,婉转劝了一下,担心皇帝把太子逼得太紧,太子真出家去就麻烦了。
&esp;&esp;皇太后素来不掺和政事,也不会插手阿哥们,尤其太子这位储君的事。
&esp;&esp;这次她都忍不住开口了,显然是十分担心。
&esp;&esp;皇帝安抚了皇太后,想着让太子放松几年,以后他可能会改变主意。
&esp;&esp;这一等就是好几年,噶尔丹都死了,战事都结束了,底下年纪小的阿哥一个个渐渐长大,太子依旧还是那个样子。
&esp;&esp;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早就到了年纪开始正式读书,也亏得之前十四阿哥被逼着努力醒着听课。
&esp;&esp;虽说他刚开始还是会瞌睡,后来慢慢习惯了,也不需要用那么多的薄荷油。
&esp;&esp;如今正式读书,十四阿哥也能坐得住,他顿时觉得十三阿哥兴许是为了自己好才那么严格要求,甚至用上威胁?
&esp;&esp;十三阿哥要知道这个弟弟是怎么想的,肯定就要笑了。
&esp;&esp;
&esp;&esp;十三阿哥会逼着十四阿哥醒着听课,当然是不想让四阿哥抱着他上课啊!
&esp;&esp;虽说其他阿哥愿意分担,轮流抱着十四阿哥这个小猪上课。
&esp;&esp;刚开始还好,时间长了,谁能一直坚持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