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人都心知肚明,这桩婚事大抵是不了了之了。可贺之章话中隐约带着怪责与不解,让卫怜不知如何解释。
贺之章看她眼睫轻轻颤动,不禁想起了那场春雨。他在雨幕里调侃,说公主未必配得上陆家,却不想半年过了,局面竟成了这样……
他正出神,忽听卫怜问道:“可以带我去看看陆哥哥吗?”
闻言,他面色稍稍缓和,但也没答应:“你最好还是过段日子再去。”
陆宴祈伤得不轻,根本不愿见人。此刻带卫怜过去,对他而言只不过是另一重折磨。
卫怜其实也猜了个七八分,脸上难掩失落,好一会儿才问他:“贺姐姐是已经回长安去了吗?”
“阿姐婚期就定在重阳之后,再不回去就来不及了。”贺之章道。
自雪雁那事,父亲的身子越发不好,婚期匆忙定下,也有此原因。阿姐有了归宿,姑姑便开始教导他要学着收敛,毕竟往后贺家的担子终归也在他肩上。
所以雍州那一趟的功劳,贺之章也没讨赏。陛下倒难得笑了笑,让他想好了再来提。他原是属意那把姜国进奉的长剑,却又不想惹姑姑不悦,还是做了罢。
时有落花风起,卷着几片早开的桂子,颤巍巍往案上落。
馥郁花香熏得贺之章鼻尖一阵发痒,他侧过脸打了个喷嚏,回身便见卫怜愁容满面,正心不在焉地抬手拿起杯子。
“公主拿错了!”他脱口而出,话音未落,卫怜已经啜了一口。酒酿的辛辣忽地炸开,她毫无防备,被呛得掩唇咳起来。
贺之章当真纳闷:“这酒有这么辣吗?”他嘴上有几分嫌弃,可还是伸手为她拍打顺气。
卫怜好不容易止住咳,再反应过来拿错了杯子,顿时面颊通红,忙向他道歉。
白玉杯口边缘,却就此留下了一抹口脂印。色泽酡红,还沾着潋滟水光,宛若一片将绽未绽的花瓣。
贺之章本不觉得是大事,然而瞧见这唇印烙在自己用过的杯子上,不知怎的,方才拍过她背的手掌也微微发烫,刻意不再去看那双鲜润的唇。
“小事罢了。”贺之章转开眼,吩咐侍者另换两盏茶具来。
卫怜望着他转头与侍者说话,紧接着,又瞧见他耳朵尖几乎红透了……
她也不敢再去看那唇印,可方才沾过酒水的唇瓣,却愈发烫得厉害。
——
卫姹玩乐归玩乐,倒也没忘了卫怜这个姐姐。回去时发现她与贺之章坐在一处,顿时又不高兴了。
这二人不对付,卫怜夹在中间也是难受,索性起身离席。
她身上沾的酒气夜风都吹不散,一回寝宫便去浴房沐浴。
卫琢来的时候,听闻卫怜仍在耳房里洗头发。还不到晚膳时辰,殿中宫人寥寥,他坐下后,门内哗啦啦的水声隐约可闻。
不多时,门终于打开。
卫怜披着微湿的发,轻薄衣衫难掩身姿玲珑,鞋袜也没穿,莹白脚趾还透着层粉。
她没有想到皇兄会在外面,这回还不等卫琢说她,连忙又缩回屏风后:“犹春,你去把我的鞋袜拿来。”
卫琢耳尖,纵使卫怜压低了嗓音,仍是隐约听见了。
——
十四岁那年,卫琢跟随太傅去云州研学,三个月没能见着妹妹。
卫怜得知他回来,连鞋袜也顾不上穿,赤足就跑出来迎接他。
她从小身子就弱,犹春那时候也没来,侍药太监偶而也会进殿煎药、试药,这事卫琢是知道的。
那天,妹妹悄悄攥紧他的衣角,紧张地告诉他,那个太监说要用药给她擦身子,还总想碰她的手、摸她的脸。
他的妹妹只是性子内敛柔善,心里却明白得很。
半个月后,侍药太监被人发现溺死在井里。旁人猜测,多半是深夜醉酒,失足掉了下去。
……这是卫琢第一次杀人,妹妹也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
他觉得这样很好。
深宫岁月长,往后的数年里,两人如同相拥着坐在一叶飘摇的小舟上,伴随海浪不断沉浮。
经年累月,那条边界便不知不觉变得模糊。
他一次次试着压下心念,却又一次次逾越。
直至海水漫过边界,也漫过他。
——
卫怜在屏风后,慢慢将鞋袜、外衫一一穿好了,定了定神,才走出去。
见卫琢已经取了巾帕在手里,又要来替她擦拭湿发,卫怜没有直接推拒他,而是扭头轻唤犹春:“犹春……我头发还湿着。”
犹春脚步微顿,迟疑片刻,终究还是应声上前。然而不等她走近,卫琢已温声道:“无妨,你且下去忙吧。”
卫怜眼见犹春垂头退下了,只得自行坐到窗边小榻上。乌亮的湿发仍一缕缕黏着颈侧,有些微凉的痒意。
她草草擦了两下,便听见卫琢缓步靠近,脑中瞬时又掠过那夜的月华。卫怜心头猛地一颤,如同有面小鼓在被人敲动。
但卫琢并未挨着她落座,只在她膝前缓缓蹲下身。
“小妹。”他疑惑地抬眸,好看的眉轻轻一敛:“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