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丞相道:“很多县城的夫子,都以收两个学子来维持生活,如果学生都去书院了,那么这些人又以何为生呢!”
沈夏看着丞相,不愧是地方考科举上来的,对于民间的事件就是了解的多。
“当皇家书院成立后,只会要更多的夫子,他们可以考书院当夫子。”
苏大人一听:“学院的夫子也要考。”
沈夏点头:“是啊!肯定要考啊!总不可能什么人都能当夫子,夫子都需要考学院的,如果你是县里的夫子,府城有学院要招夫子,你也可以去考府城的夫子,京城未来也会招,有师来都可以考。小学的夫子,可以考中学的夫子。”
众人一听,就是一个夫子都要考。
那想要凭关系,走一个后门,好像更难了。
现在一个九品或者七八品,有点关系就直接塞进去了。
众人听着陛下的安排。
简直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太硬了。
众人心里都有一个数了。
未来读书人多了,那么竞争就更激烈了。
家里的那不学无术的逆子,看来得管教了。
最后知道陛下对未来的安排。
只是可惜了,也不知道最后的殿试考的是什么?
不然还可以给孩子说一下陛下的想法。
看看有没有用。
这次殿试,原本沈夏出题是展商业的好处。
后来一想,太明显了。
改成了: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靠的是什么?
以此为策论。
让大家奋笔疾书。
考试就只有半天,两个时辰。
这中间,自觉才能不错的,可以在陛下面前露脸的,提前交卷,因提前交卷的,沈夏都可以看看。
沈夏看着还有一个小时。
就已经有人举手了。
孙公公示意旁边的人去将人带来。
来人就在下一个台阶的平坦处。
就跪下行礼:“参见陛下。”
沈夏认出来了。
这就是之前那个姓谢什么的?
哦!
好像是谢和。
沈夏:“哦,是你啊!怎么样,有信心吗?”
谢和点头:“有。”
旁边的孙公公已经递上来了答卷。
沈夏接过。
就开始看了起来。
一手好字。
难道前世读书的时间。
老师都会让孩子将字写好一点。
因为一个整洁的答卷就能得三分。
沈夏这下开始看内容。
开头,中间,最后。
居然和自己的想法有八成相似。
重点是。
他居然这两个月的时间就调查了自己在繁花村的一切。
前面说自己的观点,中间拿繁花村举例。
最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