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就算县城的人,也知道京城的国家大事。
还可以邮寄东西。
价格又不贵,让各地百姓方便许多。
除了府城,各地的县城都有。
书院虽然不要学费。
但是吃食和住宿和书本费还是要收的。
当然都不多。
可以说说是他们只出成本的一半。
其他都是国家补贴。
这几年沈夏也有跟苏瑶写信。
次次都有回信。
居然说在东璃过的挺好的。
不想回来了。
这太让沈夏遗憾了。
想着现在不生孩子了,她要不要去东璃看看。
她是不是被美色所祸,所以都不向往大晋了。
京城这几年的变化。
东城,没有什么变化,都是达官贵人所在之地。
但是西城变化可大了。
但是老旧的地方。
都跟着拆了,然后修建成新的街道。
西城还建立了一个医院。
请了几个专门坐诊大夫坐着,那里可以住院。
这样更方便了经济一般的百姓有病可以医治。
都是平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
玻璃和琉璃也没有那么贵了。
再过一年当初的代理权时间就到了。
就沈夏这种开销。
宋谨挣钱的度根本不敢停。
感觉只要停下来。
国库就得破产。
当初的沈父在皇朝司教了一年的书。
最后挑选了十人做专业研究。
当然也不会太难的,都慢慢的来。
比如第一步就是研究自行车。
这些根本不用沈夏担心。
宋玉研究出了爆竹后,就将留下来。
年年制造爆竹。
后续交给了皇朝司销售。
现在的皇朝司右边的一条街都是他的产业。
百姓都可以在那里购买。
如果需要谈合作,就得去皇朝司的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