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吞噬小说>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 第64章 乱世用重典(第1页)

第64章 乱世用重典(第1页)

听完秦浩的提议,众多族长都表示赞同,不过下沟村的族长却提出了担忧。

“那些灾民可不是什么善茬,真能乖乖听从咱们的安排吗?”

秦浩眼里涌现浓浓地杀意:“不听话就从白鹿原滚出去,咱们手里有粮有枪,还怕他们造反不成?”

“子瀚说得对,咱们有保安团怕个球啊。”

“就是,这帮灾民跑咱这白吃白喝,干点活那是天经地义的!”

秦浩对十几位各村族长道:“当务之急是安顿这些灾民。不能让他们像野狗一样在原上游荡,更不能让他们聚集在村里威胁粮仓。所有进入白鹿原的灾民,无论本县还是外县,全部集中安置在白鹿村前面那片开阔的坡地上。”

白嘉轩皱了皱眉:“那地儿倒是宽敞,离村也近,便于看管。可……这大太阳烤着,连棵树荫都没有,人扎堆聚在那里,怕是……”

“顾不得那么多了。”秦浩斩钉截铁:“现在庄稼是别指望了,那地现在就是荒地。正好利用起来。回头我让人组织人手去后山砍伐坡地周围的杂树灌木,就地取材,搭建简易茅草棚!能遮点阳挡点风就行!”

“这法子好,那就这么办。”

散会后,各村的族长召集团勇向白鹿村集结,而黑娃也迅将他们重新整编,放武器。

第二天一大早,保安团就开始敲锣打鼓驱赶灾民。

“所有人听着!所有灾民,全部到白鹿村的坡地集合!即刻前往!可以领到粥水,敢滋扰村民、冲击粮仓者,杀无赦!”

人群开始带着怨愤和不甘,像被驱赶的羊群般,步履蹒跚地向指定坡地挪动。

安置的混乱才刚刚开始。就在坡地上开始搭建第一个草棚框架时,几处灾民聚集点猛然爆了更大的骚动。几个膀大腰圆、眼神凶悍的汉子跳了出来,挥舞着枯枝,声嘶力竭地煽动:

“乡亲们!别信他们的鬼话!把我们赶到太阳底下晒成人干吗?!”

“就是!粮食就在他们村里!挤过去!抢出来才有活路!”

“他们不敢真开枪!法不责众!冲啊!为了爹娘孩子,冲进村里,抢粮活命!”

这几个刺头显然有些经验,煽动极富蛊惑性。本就濒临崩溃边缘的人群如同火药桶被点燃,瞬间又有上百人响应,跟随着他们,咆哮着,推搡开保安团的阻拦队伍,如同决堤的洪水,红着眼睛向着村里粮仓方向猛冲!

“拦住他们!”负责这片驱赶集结的小队长脸都白了,拼命怒吼。

就在这千钧一之际!

“砰——!”

一声震耳欲聋的枪响撕裂长空!不是朝人群射击,而是精准地打在跑得最疯、煽动最厉害的那个刺头脚前一寸之地!暴起的尘土碎石溅了他一身。

所有人,无论是暴乱的灾民还是保安团,动作都凝固了。众人惊骇地望去,只见秦浩不知何时已站在一处稍高的土坎上,右手平举着一支锃亮的驳壳枪,枪口还飘散着淡淡的青烟。

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冷得像腊月的冰棱,扫过那群被震住的暴民,最终定格在那个吓得脸色煞白、停在原地的刺头身上。

“刚才的话,再说一遍?”秦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令人不寒而栗。

那刺头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堵住,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身后的煽动者和跟风者,也齐刷刷被定在原地。

秦浩的枪口微微抬起,指向那个刺头的方向:“蛊惑人心,煽动抢夺赈灾粮,罪同土匪!按灾时严令,就地正法!”他的话音落下,如同判官的最终宣判,手指毫不犹豫地扣下扳机!

“砰!”

第二声枪响!精准无比!那刺头的眉心瞬间多了一个血洞,脸上残留着难以置信的惊愕,身躯像一截朽木般轰然栽倒在地,溅起一圈尘土。

全场死寂!唯有那刺头尸体下迅洇开的暗红血迹和刺鼻的火药味在灼热的空气中弥漫。刚才还群情激奋的人群如同被集体施了定身咒,恐惧彻底淹没了疯狂。

秦浩收起枪,目光扫过剩下几个刚才还在叫嚣的刺头,那几人吓得浑身筛糠,扑通几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老爷饶命!老爷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不敢了!”

秦浩没看他们,转向负责警戒的保安团小队,声音冷峻如铁:“都看清了?再有不听号令、煽动哄抢者,无需警告,直接击毙!以儆效尤!”

“是!明白!”保安团齐齐怒吼应命,声音中充满了底气。他们亲眼见证了秦浩的雷霆手段,再也没有丝毫犹豫和心软。

几个小时后,一片片由歪歪扭扭的木桩、稀疏的树枝和干枯茅草拼凑成的、勉强能遮挡些许烈日的草棚,如同雨后蘑菇般在开阔的坡地上蔓延开来。空气中弥漫着汗臭、尘土和新砍木头的苦涩气味。

灾民们被暂时圈在了这片由篱笆简单标识出的区域内。

就在秦浩巡视安置点时,却见到一个不常见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姑父,这里乱糟糟的,您怎么来了?”

朱先生笑着调侃:“怎么,你这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怕我看见?”

二人谈笑间来到安置点的入口,保安团不仅维持秩序,还设置了简陋的木桌,几个略通文字的村民坐在桌后,手忙脚乱地对着破本子记录。

每一个进入安置区的灾民,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被反复盘问姓名、籍贯、来自哪个村、同行者是谁等。

问清之后,登记员便在一块巴掌大的粗糙木牌上用炭笔飞快写下姓名和简单的信息(如“李家村,张二狗,妻王氏,子二”),再用小刀刻出几道浅浅的印记,勉强辨识。

然后将木牌交给灾民,要求其随身佩戴,出入安置区皆需查验此牌。

同时,登记本上也会留下对应的、更为详细的记录。整个登记过程显得异常繁琐,但对于文盲率极高的灾民来说,更多的是迷茫和不耐烦,只在保安团警惕的目光和枪口的威慑下才勉强配合。

朱先生仔细观察着。他现一个明显的区别:对于那些能报清名字、籍贯、村名,尤其是一家子或同村结伴而来的灾民,登记后就直接被带到就近搭建好的草棚区,保安团的巡逻频率也相对较低。

而对于那些眼神闪烁、说辞含糊、要么自称是孤身一人逃难讲不清来路,要么支支吾吾说不出具体村名、同乡的灾民,则会被带到另一片特意隔开、靠近边缘、看守明显严密得多的棚区。

那片区域的棚子更稀疏简陋,周围巡逻的团勇人数加倍,目光更显警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