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常富冷哼一声,当初李庆有也对腊梅有意呢,有个屁的用?
徐氏啧了一声,反正这事不急,慢慢来吧。
若是存了真心,时日久了,总能看得出来。
新屋子刷了白,又铺上地砖,便算真正完工了。
门窗是杨应和带人装的,还新打两张大床,配了桌凳。
一早言道不要工钱料钱,算是他当大哥给的暖屋礼。
还言道要打衣柜等物。
喜月就是成亲後,也是常住在铺里,这就是她第二个家。
喜月笑嘻嘻的说这岂不是给了两副嫁妆。
赵春兰就说了,自家就是做这个的,也不麻烦啥。
喜月知大哥大嫂是疼她,乐呵呵的接受了。
等他们以後建新屋,再想办法还礼回去。
欢儿说让喜月住东屋,她住西屋,两姐妹惯常睡一块,笑着说出嫁前仍睡一起,以後再分开住。
中元节祭祖,杨应和与杜巧娘商议,不管葛天冬能不能中秀才,喜月成亲该回乡祭拜爹爹,告诉他一声。
杜巧娘也觉理应如此,这便商量是趁秋上回去一趟,还是等明年开春。
杨应和道:「葛天冬要是中秀才,估摸也要回乡祭祖,必是想着越早越好,怕是等不到来年。」
中秀才这等大事,自然会想早早告知先人,杜巧娘思量过,说:「要不就趁秋日天好回去一趟,一起回去路上也有个伴。」
杨应和点头称是:「我先前打听过,县里码头有客船很多地方都能去,细问过方生,就算是不能直达到县里,也能到府,到时再雇大车回镇上。」
路上估摸着要十来日,不久留,来去一个月足够了。
家乡已然没了亲人,祭祖後就能回转,天冷之前必能回来。
说起回乡,喜月一声感慨:「也不知道老家成了什麽样?」
那些逃离的人,不知道有没有回乡的?
杜巧娘和赵春兰惦记娘家人,不约而同道:「也不知道他们可有回去找过咱?」
赵春兰深知自已带着娃,这回不能跟着回去,离家四载,她已然早就想家了。
平日不提还好,这一提起思乡心绪难平。
在此地纵有千般好,仍是想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聚。
想着想着,不自觉红了眼眶。
喜月拥住她安慰:「等满儿再大一些,咱再一道回乡。」
杜巧娘满是纠结,又想回,又放不下铺子和家里。
铺子总要留人,两人都走,怕欢儿一个人忙不过来。
家里两个小娃,宋腊梅还要管着杂货铺,也是难脱开身。
便有感叹人离了乡,想再回去真是太难了。
第317章天冬中榜
下旬将至杜巧娘便在家念叨不停,葛天冬去了这些天,也不知考的如何?<="<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