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宁缓缓点头,目送她出去。
许活马不停蹄地带着册子,先到东宫见太子殿下。
她没有资格上朝弹劾人,也不可能教伯父难做,但太子和成王对立,若是能痛击成王,太子一系必定会有所动作。
而真正能重伤成王的,恰恰是另一本册子。
许活将两本册子交到太子手中,将她昨日密探胭脂楼所见所闻一一禀报。
太子果然震怒。
许活躬身请道:“臣欲回县衙带衙役登胭脂楼查案,揭发胭脂楼罪恶之行。”
太子眼神一动。
许活这般,便是不惧成王之势,只为伸张正义。
如此赤忱之性,才是中正之臣。
太子便道:“你且放手去做。”
许活告退。
她行动力极强,一天一刻都不耽搁,迅速布置。
卯时,万年县衙——
许活向县令请示,亲自带人到胭脂楼调查。
县令迟疑,“这恐怕不妥吧……”
胭脂楼背后有大人物,这是个公知的秘密,先前也有言官弹劾过,不过陛下稍加训诫便压下去了。
陛下乃至于许多人恐怕都只以为成王是敛财,并不知道他如此肆无忌惮。
许活不是有勇无谋之人,“柳娘之死不可搁置,便是例行询问也得去胭脂楼走一趟。”
她再三表示,并非带人包围,也不是为了得罪人,纯粹是例行公事。
至于期间发生什么意外,与许活不相干。
县令半信半疑,但“水鬼索命”闹得满城风雨,需得有个交代,不走一趟无法服众。
是以,他同意了许活带人过去。
许活摆足了县尉的威风,身着齐整的官靴官服,挑了十个身手最好的衙役,堂堂正正穿街走巷,来到胭脂楼外。
毫无意外,被人拦住了。
许活也没带人硬闯,在门口等着管事来,期间,周遭汇聚了不少围观百姓,其中还有昨夜留宿未离开的宾客的车夫、下人。
白管事匆忙赶过来,脸上还有未消的困倦,一开口语气很是尊敬,话语却有几分强硬地拒绝道:“不知许世子前来所为何事,若是有事务需要胭脂楼配合,胭脂楼在所不辞,只是这般大张旗鼓,恐扰了楼内歇息的贵人,担待不起。”
许活敢得罪成王,却不能教衙役们受牵连,便亲自扬声道:“白管事见谅,近来京中皆为‘水鬼索命’所扰,人心惶惶,本官身为县尉,有司理之责。”
百姓们一听“水鬼索命”,更来了兴致,议论纷纷。
白管事瞧见,忙道:“先前已与县衙交代,此事与胭脂楼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