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亦是如此。
他们要完了。
事情出现和发展得太过快速,如同星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拾。
自景帝登基以来,引得半数朝臣口诛笔伐,唯有成王一人。
平南侯府并未抓到纵火之人,平南侯许伯山也没有在没有证据的时候控告成王指人纵火,但成王一贯作风嚣张,白日里平南侯府世子年少气盛,刚带人缴了胭脂楼,晚上平南侯府便失火,朝臣们揣测成王怀恨在心顺理成章。
官员们弹劾成王的罪名多如繁星,不过真正能定罪、定罪到何种程度的证据还需要调查清楚。
而成王,根本经不起推敲。
陛下当朝震怒,下令圈禁成王和忠国公府。
成王和忠国公魏高在朝堂上痛哭流涕地喊冤,也未能改变陛下的决议。
景帝最不能容忍的是便是结党营私,偏偏成王利用胭脂楼的女色拉拢威胁拿捏朝中官员,朝臣们不能容忍的则是成王残暴不仁、睚眦必报,于他们心中,成王涉嫌拐女子为娼,都是次要的罪名。
查理成王和忠国公府之事移交到了大理寺和御史台,县衙只负责录一些证人口供以及暂时看管胭脂楼幸存的所有人,同时也得考虑事了后这些人的安置问题。
幸存有一百多人,除了前期因为牵扯比较广直接关到了县衙大牢的,剩下的几乎全是楼中的女侍。
舞姬、乐工、妓女等都是贱籍,但胭脂楼这些女侍,成分相当复杂,有一小部分人,确实是被家里人卖至楼中,大部分人,是从各地拐到京城的,也就是说,原本是良民。
县令召集县衙诸官,群策群力,共同商讨一个妥善的安置办法。
县丞道:“若是能予些赔偿,送回原籍便是。”
县令身为一方父母官,有些犹豫地叹气,“毕竟是……若是这般回籍,人言可畏啊~”
莫说她们沦落到了风尘中,清白早已没了,只说寻常人家,女子若是丢失个一夜,名声都要受损,激烈些的便要以死谢“罪”。
世人的唾沫,就要逼死她们了。
只是因为貌美,便受无妄之灾,实在可怜。
许活坐在几个县尉中,沉思着,并未发言。
成王的罪名盖棺定论,还早。
县衙初步讨论,待到事情有结果,这些女侍确定无罪,了解她们是否有出路,是否想要回籍,再行计较。
散会后,许活走到幸存女侍的所在处,还未进去,便听到两个衙役的对话。
“瞧见那个长得楚楚可怜的了吗?”
“瞧见了。”
“听说她为了不遭虐待,主动答应接客服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