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这句诗哪怕别人不知道它用典,也能欣赏它的美,顶多就是以为它的意思是:屋宇覆盖着深雪,恍如玉楼,四野弥漫着雪花,恰似银海。
而一旦知道它用了典,便更叹此句绝然:雪后寒冷,使双肩冻起鸡皮疙瘩,雪光耀眼,使双眼眩晕生花。
“我明白了,先生!”杨彭年激动地说:“你的意思是,用典要融合进诗中,但不可影响阅者感官,用典诗若让人去深思此词此句的释意,便算不得精妙用典。”
四周惊叹声四起,陆安含笑点头。
其实用典的诗词,公认最绝的当属辛弃疾,说他用典“别开天地,横绝古今”,比如这句“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又美又流畅,知道他用了典的要拍案叫绝,不知道他用典的人也可以惊叹此句之灵动。
可惜辛弃疾的词只适用于特定场景,很难借用。毕竟她总不能学辛弃疾感怀自己怀才不遇,悲叹南宋偏安半壁江山。
顿了顿,陆安感觉也不是不行,不把整首词写完就行了。
于是她又把辛弃疾那句“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写出来,道:“我前些时日偶得此句,其用典更妙,与‘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是两种风格,你可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我循着这个方向才好知该如何矫正。”
“……”
“嗯?怎么了?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第128章
我们为什么不说话了?
你说呢?
像你提出的那四句用典诗词,是我们能够学得来的吗?
我们知道九郎君你是好心把你的看家本事拿出来,但是……你怎么不让我们飞上天呢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一群读书人默默地盯着陆安,不说话,只是默默盯着……盯着……
——我们来点评这两句诗词,我们来选择这两句诗词,九郎君你莫不是在说笑吧?
过了小片刻,有人终于憋出来一句:“这两句诗词好是好……”
陆安:“嗯?”
对方小声地说:“但是我们学不会。感觉朝着这个方向学也学不会。”
陆安:“我这里还有一首……”
“不不不,不用了,先生!我们慢慢学就好了!今日我等已受教良多,不必再学了!”
杨彭年眼神惊惶,立刻打断了陆安的话。
其他人疯狂点头。
再多来一首,他们只怕有不少人要对学诗词失去信心了。
就在这时。
“呜——”
狩猎的号角声及时响起,仿佛救世的号角,宛若天籁。
所有人如蒙大赦,迅速拱手,迅速拜别,冲向狩猎场地。
杨彭年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大喊:“我们狩猎去了!改日再学!”
陆安:“……?”
陆安站在原地,看着他们像兔子一样逃命般远去,一时无言。
旁边,应劭之牵起唇角,笑她:“陆九思啊陆九思,任你落笔成金,惊才绝艳,在今日你连讲完一首诗的机会都没有哈哈哈哈哈哈!”
陆安轻轻眨了一下眼,似是错愕与无奈,又好像隐隐窥见一丝顽劣。
“我就写两句而已,还没有把整首拿出来。”
女郎叹了一口气,低声喃喃:“真的……有这么吓人……”
……吗?
一只手搭上她的肩。
应劭之神色有些激动:“别管他们了,来来来,给我说一下整首诗,我想听!”
陆安:“……”
她能说她不想说吗?
*
号角声响起,是春蒐的仪式进行到了下一步,该是官家上台说话,意思意思说几句,再射出第一支箭,就是自由狩猎时间。
这一系列流程进展得很快,陆安没有骑自己新得的白马,依旧骑着自己的枣红马,与应劭之、应益之,还有陆寰一同去搜寻猎物。
一两个时辰下来,倒也打了两只雉鸡,两只野兔,一头狼,一只獾子。猎物不算多,但糊弄糊弄也能交差,面上不至于太难看。
回程路上遇上一位将门老人,对方收获颇丰,还猎了一只至少八斤重的兔子,瞧着就十分罕见。
老者脾气瞧着也很好,笑呵呵的慈祥模样,和他们说话也很和气。那兔子实在大个头,他们忍不住上前攀谈,对方来者不拒,与他们边聊边往回走,还从兔子聊到一些打猎技巧,甚至还有一些私人的吐息方法,陆安试了一下,如今哪怕走远路,也能把呼吸频率调得缓慢而绵长。
只是让陆安觉得怪异的是,老者会时不时看她一眼,然后把话题往她身上带。
陆安看了眼来时的方向,眼见着快回到大营中了,索性直接了当开口:“老人家是有什么话要与我说吗?已经快到大营了,若再不说,便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