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绅免除一段时间徭役所收获的利益,远远超过他们请人清理农田的花销。利益驱使下,反水很正常。
房州通判难得面带快意,笑道:“你是没看到,原本还在死守的豪绅见到同伙叛变后,破口大骂的样子,哪里像他们平日里自诩上等人时那副骄矜傲慢的模样。”
陆安眼中便也带上了笑意。
房州通判咳嗽一声,左右看了看,低声道:“其实我不该说这个,但是……想来还是问一问,官家那边,你待如何?”
陆安道:“顺其自然。”
接得十分流畅,似是她从一开始就想过的做法。
“顺其自然……”房州通判喃喃:“顺其自然也好。也许官家就爱你顺其自然。”
陆安没有接话,
房州通判沉吟片刻,叮嘱她:“但不论如何,面对官家,你且记着:当要时时小心,处处在意。帝王之爱做不得数,他今日爱你,明日便有可能因为其他事恨你,一定要谨守本心,切莫过于将官家的礼贤下士放在心上。”
他说这些话已是大逆不道,但房州通判是真的将陆安当自家子侄看待,咬咬牙,还是把这一番话说了出来。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陆安也领这份情,对着房州通判拱手一揖,道:“陆某晓得。”
又道:“接下来,我想领着州学的同窗,去和百姓一同翻土,清理田中杂物。”
——而不是看皇帝暴露了身份,就时刻守在皇帝身边谄媚。
房州通判欣慰地笑了:“你这样很好。有自己的操守。”
陆安再次拱了拱手。
房州的农田缺乏地利,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没有耕牛,没有铁犁,陆安便随着其他村民,拿起锄头一点一点地挖,一点一点地刨。
当一群年过半百的大儒捏着赵提学寄给他们的信,气势汹汹来到房州,要和陆安论一论这“心即理”有多荒谬时,看到的不是一个巍冠博带的高雅之士,而是一个穿短打,赤膊露腿,弯腰在地里搬运那些碍事的大石头小石头,到旁边做田界的粗野村夫。
大儒们一时哑然,此情此景,他们的坐而论道好像一下子被衬托成了无所事事的清谈。
第69章
不止是陆九思在田里,田里还有其他郎君,看样子和陆九思的关系不赖。
他们全神贯注地干着农活,旁若无人地与陆安闲聊:“九哥!我现在可算是懂得你当初作的那首劝农诗的意思了。”
——这竟也是一位陆家人。
有大儒很纳闷儿,问听过自己课的学生:“什么劝农诗?”
那学生就开始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众人皆怔。
再看那认真弯腰从淤泥里拖捡石头、树枝的陆九思,情绪已然不同。
陆九思似乎也看到了他们。本以为对方会上前询问,但对方也只是看了他们一眼,便继续干活了。
大儒也没有上前,只是站在田边看他们劳作,不知在想什么。
大儒不动,学生们摸不准他的意思,便也没有动。硬生生站了一盏茶的时间,发现田里完全没有人过来搭理他们,便有学子咋舌:“这陆九思好生傲慢。”
大儒却摇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讲文,你方才过了。回去后自抄《离骚》二十遍。”
这学子陡然正色起来,恭恭敬敬一作揖:“学生受教。”
大儒又问:“可知我为何让你抄《离骚》?”
学子垂首,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大儒微微颔首:“你学业不错,可方才那话……其实傲慢的是你。”
别人在田里劳作,你在田边站着看,还要埋怨人家不放下锄头过来询问你有何贵干,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
学子羞愧万分:“是。”
大儒道:“好了。陆九思在喝水了,我们可以过去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过去,陆安先对着大儒作揖,温声询问:“老人家可是有事相寻?”
这般君子做派,实在衬托得方才背后道人是非的学子小人行径。
宋讲文感受着同行人侧目时那微妙的目光,面红耳赤,几欲以袖遮面。
大儒面色和缓,竟也回以一礼:“陆九思。我听闻你提出‘心即理’之念,欲听你讲学,不知可否?”
陆安那一拜,是小辈对长辈。
大儒这一拜,是读书人见读书人。
陆安坦然收下这一拜,只道:“待我先将这片地清理干净。”
“此事易为。”大儒说完,便面向自己的学生们:“讲文,你速去借取箩筐。取来后,你率一二十人清理断木碎石。”
“藏锋,你将我们来时所驾牛车驶过来,待箩筐满后就运走。”
“希阔,你也领一二十人,去借取农具,平整土地,开沟打垄。”
吩咐完后,大儒又道:“若是有不想做的,可直接打道回府。”
老师都这么说了,谁会这个时候没眼色直接离开。
干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