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主正式进入翰林院,一年时间,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做到了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
与此同时,大公主担任起了修撰经史典籍的工作,带领二十四名翰林院侍书一起,整理古人遗留下来的典籍,并将散落在民间的优秀作品整理于册。
这是一项很庞大的工程,做好了,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除此之外,大公主还要兼顾辅导弟弟妹妹的工作,特别是住在一起的九儿。
十八岁的大公主,如同一朵盛开的玉兰花,柔和、高贵、清雅却又不失锋芒。
大公主不仅容貌出众,更有着满腹的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由于经常出入翰林院、内阁和朝堂,大公主与众多文臣交流,又有肖政偶尔的亲自教导,耳濡目染之下,她身上多了一份冷冽沉稳之气。
这样的大公主,成了宁州城男子竞相追求的对象,自大公主进入翰林院开始,已经有五六位大臣替家中儿子或是孙子向肖政询问大公主的婚事,都被肖政呵斥了回去。
在肖政眼中,整个宁州城的适龄男子,没一人配得上大公主。
皇后想多留女儿几年,肖政不愿,大公主忙碌,就这样,宫里能管大公主婚事的,没一人主动提起此事。
……
政历二十年秋,最小的六皇子小满都十一岁了,长成了小少年郎的模样,身高已经过曲簌,行事作风,完全有了储君的风范。
文武双全,足智多谋,遇事沉着冷静,尊贵却不傲慢,是肖政和曲簌眼中最骄傲的儿子,是皇子公主眼中最靠谱的弟弟,更是朝臣心目中完美的太子。
肖政一直把小满带在身边教导,甚至在小满七岁后,每隔一天的早朝,肖政会让小满旁听。
下朝后,会和小满共同交流朝堂上生的事,所以,小满小小年纪,就能帮肖政批阅简单的奏折。
现在清和殿有了两张桌子,肖政一张和小满一张,大臣进入清和殿,很多时候都会看到太子的影子,早些年还对肖政会选秀抱有希望的大臣们,彻底歇了心思。
太子地位固若金汤,他们送女儿进宫有何用,还不如把目光放在太子和其他皇子身上,更有希望些。
……
昭纯宫。
曲簌无聊的坐在秋千上,腿上趴着曲小八,此时的曲小八十六岁了,按照人类的岁数推算,曲小八是一个八旬左右的老人了。
就算曲簌养的很精细,还是瘦了许多,不如以前爱动了,牙口不好,连以前喜欢的小鱼干和鸡肉干也不喜欢吃了,曲簌每天吩咐小厨房给他做一些软烂的食物。
幸好曲小八精神头还可以,九儿不在时,会从懿和宫回昭纯宫来陪着曲簌,或者去宸光殿找小满。
宫里所有人都知道曲小八是曲簌和皇子公主的爱宠,而且曲小八不止一次坐过肖政的御辇,所以宫里没一人敢为难它。
曲簌一下一下摸着曲小八略带粗糙的毛,喃喃道:“小八,你要多陪姐姐几年喔。”
曲小八好像不懂曲簌话里的意思,抬头看了眼曲簌,埋下脑袋,继续睡。
曲簌也不说话了,静静地靠着,任由秋季的风吹拂在她的脸上。
肖政来到昭纯宫时,看到的便是一人一猫,在秋千上睡着的一幕。
肖政示意候在一旁的宫女别出声音,悄悄靠近,曲小八听觉灵敏,醒来看见是熟悉的人,随即又闭上眼睛,肖政没打扰曲簌,静静的坐在秋千旁的石凳上,随手拿起她放在一旁的游记,轻轻翻看。
曲簌睡了一刻钟就醒了,睁眼,见着肖政,懒懒的开口,“你回来多久了,怎么不叫醒我。”
肖政放下手中的书,习惯性的将曲簌松散的头别在耳后,笑着道:“回来一刻多钟了,见你睡得正香,不忍心叫醒你,入秋了外面凉,为何不去屋里面睡?”
“看着看着书,不小心睡着的,放心,有披风,不会着凉。”
肖政拿掉曲簌身上的披风,交给白芷,顺手摸了曲小八一下,“去换身衣裳,我带你出宫。”
“去哪里玩?宁州城好玩的我都玩遍了。”
这些年,肖政不限制她出宫了,她反而对出宫没那么急切了。
“先回荣禄侯府看一下曲老太爷,再回钱家看你外祖父,然后,我们去镇国公府看九儿的学习情况,最后,去庆云县看你新建的作坊好不好?我听说庆云县的庆云寺接下来三天都有庙会,小七可以好好逛一逛。”
肖政把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
“庆云县?一来一往路上都要四五个时辰,还要逛庙会,明天晚上赶回来会不会太急了。”
“后日不上朝,我已经让康禄通知下去了,朕兢兢业业二十年,偶尔偷懒一下无所谓。再说了,有小满在,简单的事小满能处理。”
“好,等等我,我去收拾东西,我们马上出。”
言罢,曲簌迅起身,把曲小八放在肖政身上,“小八,挨着哥哥待一会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后兴奋的跑向屋内。
肖政揽住曲小八,防止它掉下去,曲小八换了地方,也不挑剔,往里面挪了挪,睡得更稳妥些。
肖政手上揽着曲小八,目光却落在曲簌那欢快的背影上,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摇了摇头,十来年过去了,小七丁点没变,听到可以出去玩,还像个小姑娘一样。
先回曲家看了祖父,再去钱家看了外祖父,两位将近八十岁的老人,身体还很健朗,曲簌各自留下一堆补品后,转道去了镇国公府。
兵法策略,行军打仗,实战经验,镇国公敢说第一,天下没人敢说第二,九儿敬佩镇国公,恰逢镇国公回宁州城述职,肖政便满足了九儿的愿望,送九儿去镇国公府小住,让林平夏教导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