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姐,谢谢你给我们学校,给新姚县,培养了一个优秀的省高考状元!”
“省高考状元?”饶是甄臻也愣了一下,她想到孟南考得不错,全市第一就算了,孟南竟然考了全省高考状元?“多少分?”
“620分!上清大稳了!校领导和教育局的领导都交代过,务必让我带着喜报过来,把这件事宣扬开,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一中出了高考状元!”
甄臻笑起来,“大国,还不叫孟南出来?”
孟大国连忙把孟南从狗窝似的床上拉起来,强行拉去洗了把脸。
孟南睡得整懵呢,一擡头,就看到徐清华老师带着一群人过来,手里还拿着个东西,搞得她像接圣旨似的。
“徐老师?”
“620分!省高考状元!清大稳了!县里要奖励你5000元钱!学校也有3000奖金!你是咱们县城恢复高考後偶,第一个考上清大的,各大单位也有补助!”徐清华激动地拉着孟南的手,说话都说不清楚,到後头直接哭了起来,“孟南,徐老师谢谢你,圆了徐老师的心愿。我没上清大,但我的学生上了,我此生无憾了。”
徐清华能教出高考状元,县里给的补助不会少,他以後升职也不愁了。
孟南这才高兴起来,“我估分是610,没想到比我估的还要高。”
徐清华感慨道:“你这孩子运气好,平时小考一直掉链子,关键时候却总能超常发挥。不得不说,有钱人家培养出来的孩子,心态就是稳。”
孟南不好意思地笑笑:“主要是我奶说了,谁考上清大就奖励20万,我也是奔钱去的。”
徐清华羡慕极了,“我也想有个给我20万的奶奶!”
“徐老师,你没我运气好!”孟南搂着甄臻的胳膊,往甄臻怀里蹭。
孩子考上清大,孟家可有的忙了。
甄臻先是让孟大国带着喜糖丶零食去坝头村报喜,孟大国带了几麻袋的糖果零食,散财童子似的到处撒,见者有份,见人就说他家孩子上清大了!要让老乡们沾沾喜气。
甄臻又让孟二勇拉出横幅,上头写着“孙女考上清华,全场7折!”
横幅一拉出来,周围的人家全出来道喜了,没多久,全县人都知道,县里最有钱的孟家,那个开了焦点女装丶真心食品厂丶脑轻松的孟家,不仅身家几千万,孙女还考上了清大!
大家都说孟家祖坟冒青烟。
甄臻又打电话给苏秀丶孟华丶谈文音报喜,谈文音和孟华的孩子已经三岁了,她忙着带孩子,有两年没回新姚县城,听说孟南考上清大,比任何人都高兴。
“妈,你真会教孩子,孟华丶苏秀丶孟南,还有孟华堂兄弟家的孩子,都是你拉扯起来的。”
谈文音挺佩服婆婆的,这年头清大多难考啊,更何况是新姚县城那种教育不发达的小县城。
婆婆在这种情况下,能把孟南拉扯出来,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虽然婆婆很少教孟南功课,可她经常从外地买资料和考卷给孟南考。
孟南上高中後,每年寒暑假,甄臻都把孟南送去京市补习。
谈文音把孟南送去名师的清北直通班,孟南补习了几年,效果显着。
这几年,京市陆续有了外国人来当外教,甄臻还让谈文音给孟南请了个外教老师,给孟南补习口语。
在甄臻的托举下,孟南英语流利,考试也非常稳当,任谁都看不出来,这是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
谈文音都想把自家孩子送给婆婆养了,可惜谈征也溺爱孩子,对谈琮百依百顺,哪里肯把谈琮送给别人养。
家里几个孩子也激动坏了,三娃也要读高中了,他姐姐考上清大,说出去都有面子。
甄臻兑现承诺,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了孟南一张20万的存折。
陶爱红撇撇嘴,“清北多难考啊,我们家三娃最多考个一本。考一本有钱拿吗?”
“考一本奖励十万。”
陶爱红把三娃拉到一边,“你奶奶真是偏心偏到奶奶家了,20万!一个死丫头片子,哪里需要这麽多钱!”
三娃盯着书本,“你要是不服气,你也去考。”
“我要是有那本事,我还当你妈?”陶爱红掐了三娃一把,“你有点危机意识,咱家可不是从前的小作坊。现在三家公司,再加上你大爷的猪场,等火腿肠做起来,你奶奶这几家公司,至少价值几千万。你奶奶偏心,对孟南比对你好,你心里要有数。”
三娃叹了口气,他妈天天在他耳边念叨着争家産。
他跟孟南一起长大,感情深,根本不在乎谁管家。
“我姐要能管家,那才好呢!我以後要做自己的品牌,不靠家里。”
“不靠家里?”陶爱红狠掐人中,“要死了,几千万的家産你说不要就不要了!你不要,也得为我和你爸考虑!”
“考虑什麽考虑?你跟我爸每年拿上百万分红,你还缺什麽呀?”
陶爱红差点两眼一黑晕过去。
三娃从小就跟她不亲,经常顶嘴,她以前觉得孩子年纪小,等长大就知道钱是好的了。
谁曾想,三娃一路被她婆婆带歪了,张嘴就要自己创业。
“你以为创业容易?你去哪创业能赚几千万?”
三娃挥了挥手里的书,陶爱红凑近一看,竟然是一本讲股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