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靖乱二年四月十三日,嘉国耀乾帝向索云国发出合国商谈邀约,索云方应允。
&esp;&esp;靖乱二年五月初二日,谧淑皇后诞下嫡长子,取名为响,立为太子,成德帝下旨大赦天下,以为太子祈福。
&esp;&esp;靖乱二年五月初四日,成德帝误朝,至午时方下旨罢朝一日。
&esp;&esp;靖乱二年五月初五日卯时,玄武镇国王,峻亲王,嘉懿郡王,德辉郡王,宏逸宗王,开济藩王六王上朝,就非礼兵马都统帅一事,联合参劾成德帝失君德,乱朝堂,逼逊位。巳时,成德帝为平息朝议,拟下罪己诏。午时,成德帝率群臣往都统帅府。未时,皇宫为嘉国乱军所占,掠皇族多名为质,妄图合并我朝。申时,太皇太后不受辱而薨逝。酉时,隆安门失火。酉末戌初,我朝收复皇宫,太后,皇后,太子等均无恙。亥时,成德帝下旨,命兵马都统帅风染将军追杀嘉国乱军残孽,务求击毙。翌日丑时,兵马都统帅府连夜发出十万火急公函,征调前京畿守军重行集结京畿,以拱卫都城。
&esp;&esp;靖乱二年五月十六日,我国兵马都统帅风染追击嘉国残军于万青山山脚,未有照会,越界过境进入汀国国境。后我军相助汀国守军击退雾黑蛮子的进犯,并全歼嘉国残军,惜耀乾逃脱。我军都统帅因擅自越界,被暂扣于汀国军营。
&esp;&esp;靖乱二年六月十七日,成德帝签署协议,就未发照会,私自派遣本国兵马都统帅越界过境之事,割三城,赔十万石粮于汀国。史称“万青山赔粮协议”。协议签署之后,汀国方放人。
&esp;&esp;靖乱二年七月十四日,兵马都统帅风染率领京畿守军北营,自万青山班师回朝。
&esp;&esp;靖乱二年七月十六日,兵马都统帅风染被革职待查。
&esp;&esp;靖乱二年七月二十日,原兵马都统帅风染,查实九大罪状,成德帝亲下谕旨,令九罪九贬,贬任成化城北门散骑卫。
&esp;&esp;靖乱二年九月初七日,乌国残部在依山被嘉国所灭。
&esp;&esp;靖乱二年九月廿九日,成德帝册封大皇子贺旦为亲王,赐封号“乌”,赐原乌国故都为封地。
&esp;&esp;靖乱三年正月初四日,成德帝派礼部尚书邓加瑞往万青山代天子犒军。另派礼部侍郎肖忠良往万青山汀国防部,代索云国天子向汀国犒军。
&esp;&esp;靖乱三年正月至四月,我军与匪嘉连战五场,共计歼灭匪嘉军十一万余人,歼灭雾黑军二万余人,俘匪嘉军十二万余人,降八万余人,史称:招降五战。是役由郑修年出任兵马都督全程指挥。
&esp;&esp;靖乱三年九月二十月,索云国收复北方南枣郡全境。
&esp;&esp;靖乱三年九月廿一日,成德帝銮驾自成化城出发北上,将于十月初一日于南枣郡七星岗主峰与嘉国耀乾帝,汀国礼部大臣,喆国礼部大臣举行会盟,商议和谈通商之事。
&esp;&esp;靖乱三年十月初一日,成德帝在七星岗癞痢顶与匪嘉耀乾帝会盟时,遭雾黑大军突袭,匪嘉军里应外合,重创我索云护驾军,成德帝于癞痢顶驾崩!
&esp;&esp;靖乱三年十月初四日,原兵马都统帅风染将军于众臣拥戴之下称帝,帝号:武威。武威帝定国号:凤。
&esp;&esp;靖乱三年十月廿二日,武威帝册封汀国幻沙公主为皇后,赐封号“靖珍”,迎入皇宫,执掌凤印。
&esp;&esp;靖乱三年冬月初二日,靖珍皇后逾矩上朝,请辞后位。武威帝允。
&esp;&esp;靖乱三年冬月初五日,成德帝平安归朝。再定国号:凤。武威帝逊位,保留帝号,仍领兵马都统帅之职。
&esp;&esp;靖乱四年二月廿六日,成德帝下旨,废除嫡长子贺响的太子之位,同时下旨,暂不立储。
&esp;&esp;靖乱四年三月初四日,成德帝偶感风寒,病体甚重,连续休朝,四日方愈。
&esp;&esp;靖乱四月六月十五日,废太子贺响过继与风氏,因未在贺氏除名,只于贺姓前加冠风姓,复姓风贺,风氏再赐名“响”字,贺响更名为风贺响响。
&esp;&esp;靖乱四年春,北方匪嘉境内暴发瘟疫,九月,瘟疫流传至我国境内。成德帝派医派药派粮派款,下旨全力救赈疫区。
&esp;&esp;靖乱四年冬月初二日,成德帝颁布瘟疫对症药方和防治药方。因药方用药贵重,成德帝下令向全国富户募捐,款项由官府出面统一采购药材,派太医士携带药材逐一至各郡施药,以救治疫患。
&esp;&esp;靖乱四年冬月初三日,成德帝颁旨,下令对疫区百姓,实行减税减赋,免征徭役的政策。具体减免区域和措施,由户部行文公示。
&esp;&esp;靖乱四年冬月廿五日,喆国因兵卒哗变,派使出我国求援,成德帝允。申时,兵马都统帅风染将军亲自统领,抽调京畿守军北营和东营部分兵马,并带同太医和药材,赶赴喆国驰援。
&esp;&esp;靖乱四年腊月初三日,我国协助喆国平息了境内哗变兵卒的动乱。
&esp;&esp;靖乱四年腊月初十日,我国与喆国签署协议,为防兵卒再次哗变,由我国向喆国派驻军队,协助守国。驻军选址另议。
&esp;&esp;靖乱四年腊月十二日,成德帝颁布瘟疫改良药方,大幅降低了制药成本,使得平民可以自行配药报用,不必再由官府施药。
&esp;&esp;靖乱五年九月三十日,谧淑皇后因病殡天,享年二十有五。
&esp;&esp;靖乱五年十月,兵马都统帅风染派遣将领,与逃亡海上的简国天睿帝取得联系,并约定腊月间在凤翔港会合,以议联手海战之事。
&esp;&esp;靖乱五年腊月廿二日,郑修年代表凤国,在凤翔港经过七日谈判,跟简国签署了联合作战协议。
&esp;&esp;靖乱六年二月廿九日,凤军绕道旷渊沼泽,从南方沼泽里攻出,一举夺下荣国涫水西岸沿线。
&esp;&esp;靖乱六年三月初八日,凤国成功在涫水上架设浮桥,联通了凤荣两岸。德成帝将此桥命名为:凤通桥。
&esp;&esp;靖乱六年四月至七月,凤国调集投入了三十万兵力,且战且进,战线从原荣国境内渐渐向荣昊边界推进。匪嘉和雾黑征调了大批兵卒,集结在昊国边界,准备迎击凤军。
&esp;&esp;靖乱六年八月间简国海船搭载了凤军,从永昌国东北海岸马里垭港口登陆,直奔射凤堡,沿路几乎未遇狙击,凤简联军共计九万余人,与冉响马军三万人会合后,十二万兵马围攻射凤堡。
&esp;&esp;靖乱六年八月间简国海船搭载了凤军,从永昌国东北海岸马里垭港口登陆,直奔射凤堡,沿路几乎未遇狙击,凤简联军共计九万余人,与冉响马军三万人会合后,十二万兵马围攻射凤堡。
&esp;&esp;靖乱六年九月至十月,凤军跟六和军及当地匪军配合,对从荣国境内回撤向射凤堡驰援的匪嘉军和雾黑军在涫水上游展开了大规模埋伏狙击,战事极其惨烈,大小战役共计十几场,最终,因敌军急切回援,无心恋战,率五十余万兵卒突破凤军防线北上。此战,凤国收复凤梦西路及涫水上游,原康成国大部和白雪山地区。
&esp;&esp;靖乱六年十月,凤简冉三方联军未能攻陷射凤堡,因雾黑蛮军回援,双方交战之后,三方联军兵力不敌雾黑蛮军,凤冉两军不得不退入朗昆宁山脉,简军退入海上。
&esp;&esp;靖乱六年冬月廿五日,六和军在凤梦西路北端白雪山地区立国,国号:六和,蔡同和称帝,帝号元开。
&esp;&esp;靖乱七年三月,雾黑匪嘉率军大举来犯,六和国不敌,向凤国求援,愿降为侯国。凤军出兵,在白雪山至涫水一线,与雾黑和匪嘉联军正面鏖战数月,大战小战数十场,各有胜负,战局僵持,然凤军始终坚守防线,未退一步。
&esp;&esp;靖乱七年六月,凤军忽然自朗昆宁山脉中冲出,再次包围攻打射凤堡,再次迫使雾黑蛮军放弃涫水上游的阵地,千里回防驰援。凤军在白雪山到涫水上游一线,跟雾黑匪嘉苦战数月,僵局不战而解。
&esp;&esp;靖乱十一年二月下旬,凤国集结重兵,同时从万依关和白涫线两路出击。白涫线由凤国兵马都统帅风染亲自统率督战,万依关由北军统帅伍华昆统领,由前阴国老将郑承弼督战参谋。
&esp;&esp;靖乱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匪嘉都城天路城被凤汀联军攻破。匪嘉国耀乾帝在乱军中毙命,尸骨无存。雾黑大将坎里斯儿在混乱中逃脱
&esp;&esp;靖乱十一年四月至六月,雾黑蛮军在天路城之战失利,坎里斯儿大将下令蛮军北撤。雾黑蛮军一时军心浮动,士气不振。凤军一路尾随追击,多次截杀蛮军后队,致蛮军惊慌,一退再退,凤军兵分几路,分进合击,一路追杀到斗河,攻势被斗河所阻。凤国收复凤梦中路全境。
&esp;&esp;靖乱十一月六月至八月,凤军在斗河南岸,与雾黑蛮军大战数场,扼断东路军给养通道,简国军在东路沿海逡巡,断其海上补给通道。
&esp;&esp;靖乱十一月八月廿五日,凤国朝堂上下,素服麻衣,举行国丧,隆重祭祀祷告之后,由成德皇帝扶灵,将太皇太后灵柩送入皇陵,与太祖皇帝合葬。
&esp;&esp;靖乱十一年九月至次年年底,凤军在斗河南岸与渡河而过的雾黑蛮军发生了大小六战,每一战均惨酷异常,双方各有损伤,凤军始终坚守斗河南岸,未让雾黑蛮军再次侵入凤梦中路,史称中路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