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出门前,他回头狠狠瞪了许延年一眼,眼中尽是怨毒。
许延年视若无睹,转身对李崇道:“大人,此案卷宗下官会亲自呈递中书省,若陛下问起,下官自会解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崇长叹一声,拍了拍他的肩:“延年,老夫知你刚正,可如今那罗迩娑婆寐圣眷正隆,你此举,怕是会惹祸上身。”
许延年神色未变,只淡淡道:“大理寺掌刑狱,若因权贵而废律法,何以正天下?”
裴肃拍了拍许延年肩膀,眼中隐有赞许:“好小子,有骨气!老夫虽年迈,却也知‘法不阿贵’之理。”
李崇默然,良久才道:“罢了,老夫与你一同担着。”
午后,许延年伏案批阅文书,忽有脚步声近,裴肃推门而入,面色凝重:“延年,宫中来人,传你即刻入宫面圣。”
许延年手中毛笔微微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洇开一小片阴影。他抬眸,声音平静:“知道了。”
裴肃欲言又止,终是低声道:“小心应对。”
许延年颔,起身整了整官袍,指尖在獬豸纹上轻轻抚过,眸光深沉如墨。
太极殿内,李世民正倚在龙椅上闭目养神,听到脚步声,缓缓睁眼。许延年行礼时,他摆了摆手,声音略显疲惫:“免礼。”
许延年直起身,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天子的面容——眼下青黑,唇色泛白,虽强打精神,却掩不住眉宇间的倦色。
“延年啊,”李世民揉了揉眉心,“朕听闻,今日你在大理寺杖责了那天竺僧人?”
许延年不卑不亢:“回陛下,那天竺人行窃,按律当杖六十。臣只是依律行事。”
李世民沉默片刻,忽而轻笑一声:“你倒是耿直。”他顿了顿,目光渐深,“可你可知,那罗迩娑婆寐方才在朕面前,说你藐视圣意,故意折辱他的门徒?”
许延年神色不变:“陛下明鉴,臣不敢违逆圣命,但大唐律法乃立国之本,臣身为大理寺少卿,若因一人而废法,恐天下人寒心。”
李世民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叹了口气:摆摆手:"罢了,此事就此作罢。不过"他目光锐利地看向许延年,"你那六十大板,打得有些重了。"
许延年再拜:"臣知罪。但国法如山,臣不敢徇私。"
李世民忽然大笑:"好一个国法如山!许爱卿忠心可嘉,退下吧。"
许延年躬身退出殿外,秋风拂面,吹散了一丝压抑。
大理寺众人得知许延年安然归来,皆松了口气。李崇捋须笑道:“看来陛下终究是明君。”
许延年未答,只将案上文书一一收好,淡淡道:“明日照常升堂。”
众人相视一笑,紧绷的气氛终于缓和。
待处理完公务,已是月上中天。许延年走出大理寺衙门时,长安城的宵禁钟声刚刚响过。
太傅府门前,灯笼已经点亮。许延年刚下马,就看见陆昭阳立在廊下,一袭浅青襦裙随风轻摆。她未施粉黛,间只簪一支白玉兰钗,却比满园秋色更动人。
"今日回来得晚。"她迎上前,自然而然地牵起他的手,:"寺中有棘手的案子?"
许延年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打了那罗迩娑婆寐的门徒六十杖。"
陆昭阳双眼微睁,随即了然:"他犯事了?"
"嗯。"许延年与她并肩往内院走去边走边说了案情,"圣上下令放人,我便先依律打了再说。"
陆昭阳听完,眉头微蹙,但很快又舒展开来:"你做得对,律法如山,不容轻侮。"
许延年望着她清澈的眼眸,心中郁结顿时消散。他伸手将她鬓边一缕散落的丝别到耳后。
夜色渐深,东厢的灯却还亮着。陆昭阳坐在窗边,她正在缝制一件小衣,是为柳烟未出世的孩子准备的。
许延年沐浴完毕,散着走到她身后,俯身在她间落下一吻:"别熬坏了眼睛。"
陆昭阳抬头,想了想问道:"今日那胡僧门徒的事,圣上没怪罪?"
"没有。"许延年在她身旁坐下,取过她手中的针线,"陛下是明君…只是近来愈倚重天竺人的丹药…只怕长此以往那些人恐更加猖狂…昭阳若有朝一日…"他忽然住了口,眉头微蹙。
陆昭阳却已明白他的未尽之言。她轻轻握住他的手,掌心温暖干燥:"延年但秉本心而行,纵前路有豺虎当道,雷霆万钧,我与你携手同行,生死不渝。"
烛火在她眸中跳动,映出一泓清泉,许延年在那澄澈中看见自己的身影。他抬手抚上她的脸颊,触到一片温润暖意:"得昭阳相伴。"他低语,声音里含着千般柔情,:"纵使刀山火海,为夫亦当不负卿心。"
秋风吹动窗纱,烛火轻轻摇曳。许延年觉得,只要坚守本心,便无所畏惧。他望向窗外皎洁的明月,目光坚定如初。
喜欢清风惊鸿客请大家收藏:dududu清风惊鸿客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