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内部矛盾可以靠外部矛盾转移,但是没有外部矛盾呢?
董仲舒拧眉,冥思苦想。
刘彻摸着下巴,好奇的和白泽吃瓜,董仲舒只觉得世界怎么那么吵闹,看皇帝也格外不顺眼。
白泽突然有了点新的想法,
“问: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请问是哪三教?
1儒法释。2儒道法。3儒道释。4儒墨法。”
“什么三教合一,不是儒家一家独大吗?”刘彻好奇问道。
“儒家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家独大的,那也是要时间的。”白泽道。
(儒学和儒教还是有点区别的吧?)
(不知道,不懂。)
(对我来说都一样。)
“释是什么?”董仲舒疑惑道,脑子高速旋转,却没有想出这是哪一个学派。
不可能,他学究百家,为了写出最合适最能让天子认可的新儒家思想,哪怕是最偏冷的学说也粗粗通读了一遍。
除非……是新的学说?
“释家又名佛教,东汉时期传入华夏的外来学说。”
“哈?”刘彻气笑了,“一个外来的教派还能混出个名堂来,后世的人在搞什么啊?”
教派和学说那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个外来的。
刘彻真的无语了,怎么,难道诸子百家那么多家,还打不过一个外来的嘛?
董仲舒皱眉,道家法家墨家,无一不是显赫一时,都很有可能性,但如果是治国的话……墨家最不可能。
至于佛教,他压根没想过,直接排除了。
董仲舒怎么也是当世大儒,一手推动儒家成为大汉正统思想,虽然学说本该无国界之分,但是人却有国籍之分。
以他的骄傲,自然不能认同一个不知名的教派和儒家并列,甚至还三教合一,可笑。
三教合一他能理解,因为他本来就在做这种事情。
以儒学为根本,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在兼容与发展的同时,让儒学变得更好。
这里面诚然有妥协于君王的一部分,但是董仲舒扪心自问,他无愧。
为了推行儒学,一些牺牲和妥协都是有必要的。
他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儒家!
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哪怕白泽说千年后儒家面目全非,可是王朝尚有末路,千年前还不一定有儒家,孔子也算不了几百年后的今天,那么他为什么要纠结千年后的事情呢?
换个角度来说,一种思想能推行千年,不就已经证明其可取性和成功性呢?
换一个,结果未必就更好。
董仲舒相信,这也是陛下为什么动摇了却还不没有改旗易帜的原因。
如今,白泽的透露的未来反而让他更加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只要皇帝制度还存在,那么就没有几个皇帝能拒绝他重新编写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