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如此,在朝廷的调兵遣将下,李息从代郡出发,卫青从云中郡出发,率大军向西共同进攻匈奴。
在这一战中,卫青打到了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他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斩杀匈奴二千三百人,又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
而后,卫青又率领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此一役,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
考虑到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于是皇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又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这两个郡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这一战意义非凡,此后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不但被解除,而且汉朝还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满朝欢欣鼓舞,举国上下同庆。
这是大汉立国以来对匈奴作战最大的一次成果,也是真正改变汉匈局势的一次战役,卫青因此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其部将苏建、张次公随征有功,分别被封为平陵侯、岸头侯。
苏建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但是他儿子就是苏武,苏武牧羊的苏武。
苏建本身也是一个人才,在从关东迁徙10万人屯垦朔方,苏建就被任命主持筑造朔方城事宜,并擢任卫尉。
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上得了战场打仗杀敌,下得了厅堂处理政务的全能型人才了。
儿子能在匈奴坚守那么多年,本身也是当爹的是以身作则。
元朔六年的时候,卫青再次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杀死匈奴一万多人。
而当时苏建与赵信的军队合为一军,共三千多骑兵,然后遇到了匈奴单于的兵马,交战一天多,军队即将全军覆没。
面对军情危急,匈奴厚利诱降,本来就是匈奴降将的赵信,在大汉受封翕侯,享受着荣华富贵,却带着剩余的近八百骑兵,跑到匈奴单于那里投降。
而苏建以几千军队抵挡匈奴单于的几万人马,奋战一天多,坚持到了最后也没有投降,最后逃回了大汉。
有父如此,他的儿子比之更有恒心和毅力。
后来苏建罢免为平民,之后复起,担任代郡太守,最终死在代郡太守的位置上。
父子薪火相传,一代更胜一代人。
而时间往前推一年,也是大汉战果辉煌的一年,数路大军齐出,卫青再一次创造了奇迹,在匈奴人认为大军不可能抵达的时候,从天而降,带着锋利的刀兵收取战果。
当时军对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
当时在宫中的皇帝接到战报,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节制诸将,位在丞相之上。
卫青的三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
这场大战有多辉煌呢?
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都受到武封赏,得封侯爵。
在汉代封侯说难不难,说易不易,难的李广难封,李广也算是功劳颇多的老将,可是始终达不到受封的门槛。